近日,奔驰突然砸13.38亿入股吉利系千里科技,成其第五大股东。
值得注意的是,对比上一年,奔驰营业收入在华锐减。
明明自身承压,奔驰为何还要急着在华押注智驾?
这场看似 “逆周期” 的入股,背后藏着怎样的盘算?
根据报道显示,奔驰以 13.38 亿元入股吉利系的千里科技,拿下公司总股本的3.00% 。
这么多的股份算起来,奔驰将成为公司的第五大股东。
要知道,奔驰前两年刚在上海成立了这个数字技术公司。
看总资产和营业收入,今年上半年还出现下滑的趋势。
现在却甘愿拿这么多真金白银去收购,确实挺让人震惊的。
这笔交易的达成颇具戏剧性,其源头是千里科技原股出现了点问题。
因未能按时完成股票质押回购,原本持有的 13563.3002万股不得不通过协议转让处置。
奔驰数字技术最终以 9.87 元 / 股的价格接手,这个数字对比之前的开盘价,折价幅度接近 24%。
这可以说是“捡了个漏”,尽管价格划算,但奔驰的选择仍让市场意外。
这家 2023 年才成立的企业,2025 年上半年总资产已从上年的 4.6 亿元收缩至 2.4 亿元。
光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亏损了 725 万元。
奔驰甘愿 "逆周期" 入股,核心原因藏在千里科技的技术实力里。
这家由力帆转型而来的企业,如今已成为吉利智驾版图的关键一环。
其联合吉利开发的 "千里浩瀚" 智驾系统,已搭载在领克 10 EM-P、极氪 9X 等多款车型上。
而串联起奔驰与千里科技的关键纽带,正是吉利。
早在 2018 年底,吉利就收购了奔驰集团 9.69% 有表决权的股份,成为其最大股东。
此后双方合资运营,并且在国内售卖的smart 车型,采用的就是吉利的 SEA 浩瀚架构。
如今千里科技的控股股东满江红基金,是有吉利在里面持有 50.94% 股权。
这种深度绑定的关系,让奔驰入股更像是一场 "内部协同"。
对奔驰而言,这是快速获取中国本土化智驾技术的捷径。
毕竟其上海数字技术中心虽汇聚顶尖人才,但能一起合作达到的效果会更好。
奔驰的急切不无道理,其在中国市场正面临销量下滑的压力。
根据对外公布的销售情况来看,2024年和今年上半年,同比之下是下滑的。
所以在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双重压力下,奔驰近期动作还挺多:
先和字节跳动宣布合作,将 AI 应用到各个领域;
然后又宣布和 Momenta 公司合作,销售最新款的纯电CLA。
如今再入股吉利旗下的公司,无疑是在其智能化布局中再添一枚重要棋子。
从行业视角看,这场合作折射出国际车企在华发展的新逻辑:
不再单纯依赖自身技术输出,而是通过资本纽带绑定本土科技力量。
奔驰用 13.38 亿元换来了智驾技术的快速迭代通道,
吉利则借助奔驰的品牌与资源进一步壮大智驾生态,
千里科技更是获得了技术落地与市场拓展的双重助力。
奔驰入股千里科技,本质是一场双向奔赴的战略选择。
在智能化重塑汽车产业的当下,这种合作模式,或许将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范本。
而最终受益的,将是能享受到更成熟智驾体验的消费者。
上一篇:比亚迪,又降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