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作为人工智能与交通产业深度融合的标志性领域,在过去十余年间从实验室走向街头,从技术畅想走向场景落地,终于在今天,迎来了规模化、商业化的历史拐点。9月26日下午,“2025车路云50人年度论坛·主论坛暨全球自动驾驶高峰论坛”在重庆举行,汇聚来自政府主管部门、学术机构、车企及产业链关键企业的嘉宾,勾勒出一幅“政府引导、金融赋能、技术驱动、场景牵引”的产业协同生态全景图,为自动驾驶实现规模商用划出清晰路径、注入强劲信心。
01 系统解构智能交通未来蓝图
“‘单车智能’与‘车路云一体化’并非不同的技术路线,现在已没有传统意义的单车智能,两者是万物互联同一技术路线下的不同发展阶段。在部分场景下,特别是针对高级别自动驾驶,在行驶安全、可靠性及效率方面,亟需车路云一体化技术来改进完善。”论坛现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领域的领军科学家李克强系统阐述了车路云一体化系统的五大特点:一是复杂大系统,要求信息物理系统的实时性,车路云网图安的要素齐备性,以及系统设计科学且不能有短板;二是基础设施属性突出,需要标准化设计、系统性建设、长周期运维和跨区域互联互通,投资容错率低;三是核心平台需先进,以支撑车辆和交通行业的丰富功能,实现面向不同需求的可靠性能;四是服务对象多元,包括不同等级的智能网联车辆,不同类型的道路交通场景,不同场景的行业数据需求;五是跨部门协调难度大,需要发改工信赋能产业,住建交通提升效能,网信规资合规管理,公安交管数字化转型。
他表示,“车路云一体化系统”规模化应用有四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车路云一体化系统概念尚未被正确理解,造成系统架构和标准不统一;二是现有智慧路侧感知数据质量不高且规模不足;三是对城市级云控基础平台发挥交通资源与数据跨域共用价值理解不到位;四是基于车-路-云数据“一体化融合”的协同感知、决策、控制等技术尚未被推广应用。
“车路云一体化正成为智能网联汽车的重要路径,这不仅是技术的升级,更是整个生态的重构,必须跳出单一技术视角,转向系统性的创新范式,以政策法规为指引,以金融工具为支撑,以场景应用为抓手,真正实现从单车智能到车路云协同的生态突破。”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进华在致辞中谈到,自动驾驶规模商用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政策法规尚不完善,技术集成存在瓶颈,场景应用碎片化,以及金融支持力度不足等问题。
他提出三点建议:第一,深化创新范式,集智聚力突破基础瓶颈。他强调基础研究是商用的源头活水,应重点攻克感知决策、车路协同、数字安全等共性技术难题。第二,强化场景破壁,精准施策推动应用落地。推动自动驾驶走出封闭示范区,加速在物流、公交、城市管理等真实场景中的规模化应用,同时坚持“分类施策、一业一策”,创新科技租赁等金融工具,支持广大中小企业协同发展。第三,推动产业融合,构建开放共赢的全球生态。发挥需求端的牵引作用,鼓励龙头企业开放应用场景,带动整个产业链和供应链的数字化升级,最终构建一个融合创新的全球生态。
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未来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吴建平认为,中国在云计算、5G网络等方面具备全球领先的优势,成为车路云深度融合的强大技术后盾。他列举了车路云一体化在智能网联公交、Robotaxi/Robobus、干线物流、V2X安全预警、智能泊车、城市智慧交管等典型场景的应用,部分区域实践的初步成果显示交通事故率下降60%,道路通行效率提升28%。
展望未来城市智能交通系统,他提到,车路云体系是ITS一个原有的核心,随着技术进化,“车路云一体化”被提出,推动了ITS技术的三大变革:一是从单向信息流,到多向信息流;二是从着眼于宏观交通流的组织,走向对单个车辆的定向化组织,实现微观的交通组织,更大程度提升道路交通的通行能力;三是从传统信息被动感知,到信息主动告知。
02 开启智能交通发展新篇章
作为亲历过邮政业多项重大政策修订的行业“老兵”,国家邮政局政策法规司原一级巡视员、副司长靳兵,以详实的数据和权威的政策解读,呈现了快递物流无人车行业蓬勃的发展现状与清晰的未来前景。
他总结了行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归纳为8个特点:第一,技术成熟领先;第二,经过广泛场景的试点示范;第三,价格被各方接受;第四,社会接纳度高;第五,行业主管部门鼎力支持;第六,车路云协同试点生态建设取得新进展,为行业安全健康发展提供保障;第七,国际应用加快,各发达国家纷纷立法立标给予路权;第八,“人工智能+”成全球战略重点,无人驾驶大势所趋。
“在低空经济政策、‘人工智能+’行动的叠加之下,无人车与无人机、智能机器人等各种无人体系,及有人驾驶新能源智能网联车等各种交通运输工具融合应用,将形成立体交通网络,向陆空一体新范式进发。”靳兵说。
中金研究院董事总经理谢超带来“创新金融”的独特见解。在他看来,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技术路线尚未收敛、商业模式不成熟的阶段(如当前的车路云、无人驾驶等),银行融资难以有效支持,资本市场必须发挥关键作用。他提出,健康的创新资本市场应具备两大包容性特征,“投早投小”和“软(软创新)硬(硬科技)平衡”,并呼吁构建社会资本主导的资本市场,避免资本市场走向财政化、银行化,以保障其具备充分的包容性。
此外,包括丰田、法雷奥、Momenta、中电科思仪科技等产业链核心企业也带来了他们对“车路云一体”的进展与思考。
实现自动驾驶规模化商用,技术可靠是“驱动力”,政策创新是“指南针”,金融工具是“加油站”,多元场景是“试炼场”,产业协同是“传动轴”。本次“主论坛暨全球自动驾驶高峰论坛”凝聚业界共识,将加速自动驾驶规模商用的愿景照进现实,为中国乃至全球智能交通的发展开启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