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开纯电车出门,充电时难免遇到尴尬场景:充电桩位置偏僻,周围无处休息,只能待在车里,可不开空调又酷热难耐。不少车主疑惑:充电时到底能不能开空调?会不会损伤电池?从技术层面来说,答案是“能开”,但从实际用车和电池保护角度,却有不少值得注意的地方。
技术上为何能开?系统设计保障安全性
纯电车的充电系统与空调系统在设计上既相对独立又存在关联。充电时,充电桩的电能主要流向电池组进行补能;而空调系统的供电则有两种路径——既可以使用电池储存的电能,也能直接从充电桩获取电力。这意味着,充电时开空调,其消耗的电能大概率来自充电桩而非电池本身。
更重要的是,车辆安全设计会充分考虑这类场景。若充电开空调存在安全风险,工程师会通过软件设置进行阻止或限制,因此从安全逻辑上讲,这一操作本身是有保障的。但“能开”不代表“推荐开”,背后隐藏着两个关键问题。
不建议开的两大原因:充电变慢+电池承压
这就像手机边充电边打游戏——技术上可行,但体验和硬件损耗会受影响。手机充电时电池发热,打游戏会让设备额外产热,双重热量叠加会导致机身发烫;纯电车充电开空调,道理如出一辙。
首先是充电速度变慢。空调运行会消耗一部分电能,这就导致原本用于电池充电的电力被分流,充电效率自然下降。比如原本1小时能充满的车辆,开着空调可能需要1个半小时甚至更久才能补满,延长了整体充电耗时。
其次是电池寿命受影响。电池的“天敌”不是充放电,而是高温。充电过程中,电池内部处于高频率工作状态,尤其是快充时,大电流会让电池发热量显著增加,表面温度可能超过50摄氏度。此时再开空调,会进一步增加电池的工作负荷,导致发热量叠加上升——就像500米路程,走路和快速跑消耗的体力截然不同。长期高温环境会加速电池内部化学反应,导致隔膜收缩变形、化学物质老化,进而使电池容量衰减加快,原本能使用10年的电池,可能8年就会出现明显性能下降,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增加热失控风险。即便现在的电池管理系统(BMS)具备温控保护,但夏天暴晒+快充+开空调的组合,仍会让风险概率小幅上升,没必要去“赌万一”。
分场景建议:慢充可偶尔开,快充坚决不推荐
并非所有充电场景都不能开空调,关键看充电方式和时间是否充裕:
慢充场景:若使用7kW左右的慢充桩,充电本身需要数小时,电池发热量较小,如同“慢跑”般温和。此时开空调(功率约1-3kW)对整体负荷影响不大,夏天在车里插着慢充、开着空调刷剧休息,基本没什么问题。
快充场景:则强烈不建议开空调。快充本身是高压大电流灌入,电池处于高强度工作状态,温度上升速度最快,开空调相当于“火上浇油”——不仅加重电池损耗,还可能因过热触发系统主动限功率,反而让充电时间更长。此外,快充站往往车流量较大,若因开空调延长充电时长,还可能影响后续车主排队,造成不便。
总结来说,纯电车充电时开空调偶尔为之可行,但不能当成习惯。尤其是快充时,为了电池寿命和充电效率,最好还是忍一忍,或选择到附近有休息区的充电桩充电,既安全又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