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子里的消息不少,吉利汽车刚刚公布了它在2025年9月份的销售数据,这份成绩单拿出来,确实值得大家好好琢磨一下。
从整体上看,吉利这个大家族一个月卖出去了超过27万辆车,比去年同期多卖了35%,这个增长势头相当猛。
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份总成绩单拆开,看看家里每个品牌的具体表现,那就有意思了,简直就是当前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一个缩影,有的一飞冲天,有的则遇到了点小麻烦,真实地反映出如今买车和卖车的环境有多么复杂和多变。
最引人注目的,毫无疑问是吉利银河系列。
这个新品牌在9月份的销量直接冲破了12万辆大关,同比增幅达到了惊人的131%。
可以说,吉利集团当月一半左右的业绩都是银河贡献的,成了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很多人可能会问,银河凭什么这么火?
其实答案并不复杂,因为它太懂得现在大多数中国家庭买车时心里在想什么了。
它的定价区间主要集中在15万到25万之间,这个价位段可以说是汽车市场的“黄金地带”。
过去,这个价位基本被合资品牌的燃油车牢牢占据,而现在,想换新能源车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但他们的需求很实际。
一方面,他们希望享受到电车带来的安静、平顺和智能化的体验,告别高油价;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是狂热的技术发烧友,买车终究是要过日子的,所以车辆的可靠性、空间大小、乘坐舒适度这些传统硬指标,他们一点也不想妥协。
银河系列恰恰就精准地切入了这部分人群的需求。
它没有去和那些新势力拼谁的零百加速更快,也没有堆砌一些用不上几次的炫酷功能,而是把成本和技术用在了大家最关心的地方。
它背后有吉利几十年的造车经验做支撑,无论是底盘的调校还是整车的做工用料,都让人感觉很扎实,这就给了那些从油车转换过来的用户一颗定心丸。
同时,它又提供了足够现代化的新能源体验,比如设计时尚的外观、流畅好用的车机系统,以及成熟可靠的电池、电机和电控系统。
说白了,银河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是一台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打造出来的新潮产品,既靠谱又跟得上时代,正好满足了那群既追求新鲜感又注重实用价值的消费者,它的成功可以说是找对了路子,是市场对这种精准定位的直接回报。
相比之下,吉利旗下的高端纯电品牌极氪,9月份的表现就有点让人担忧了。
当月销量一万八千多辆,和去年同期相比,下滑了14%。
要知道,极氪的产品本身并不差,像极氪001,即便放到现在,它的设计和性能在同级别里依然很有竞争力。
那问题出在哪里呢?
问题出在了它所处的竞争环境实在太残酷了。
如今30万以上的新能源车市场,已经不是一片蓝海,而是高手云集的“角斗场”。
你看,有理想汽车,它把自己打造成了“家庭的移动堡垒”,冰箱、彩电、大沙发都给你配齐了,把家庭用户的需求研究得透透的。
还有华为深度赋能的问界,凭借强大的鸿蒙车机和智能驾驶系统,吸引了一大批看重科技体验的消费者。
更不用说蔚来,通过换电服务和极致的用户关怀,建立起了非常稳固的高端用户圈层。
在这些对手面前,极氪早期主打的“驾驶乐趣”和“操控性能”虽然也是优点,但已经不再是能够吸引所有人的唯一法宝了。
当竞争对手们都在讲家庭、讲智能、讲服务的时候,你光强调自己跑得快、过弯稳,就显得有点单薄了。
消费者在花三四十万买车的时候,他们购买的不仅仅是一台交通工具,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的解决方案。
所以,极氪的这次下滑,其实是市场在提醒它,高端品牌的竞争已经进入了下半场,光有好的产品基础还不够,还需要找到更鲜明的品牌标签,讲出更能打动人心的品牌故事,才能在这片红海中重新脱颖而出。
再来看看领克品牌,9月份卖了将近3万3千辆,同比增长28%,表现得非常稳健。
领克的增长不像银河那样具有爆发性,但却是一种非常健康、可持续的状态。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领克cn.bdpgck.iNfOhTtPS| cn.bdiyqe.iNfOhTtPS| cn.bdbucw.iNfOhTtPS|已经成功地在消费者心中树立起了年轻、潮流、运动的独特品牌形象,并且积累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
买领克的人,很多都是认同它的品牌文化和设计理念的。
这种靠品牌力驱动的增长,根基非常扎实,它也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打造一个成功的汽车品牌需要耐心和持续的投入,想走捷径、赚快钱,在竞争激烈的市场里是行不通的。
最后说说吉利的出口业务,9月份出口了4万多辆,同比增长只有1%。
在全球汽车市场风云变幻的今天,这个数字背后反映出的信息非常值得深思。
这说明中国汽车想要真正走向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每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环境、消费习惯、法律法规都大不相同。
比如欧洲市场对环保和安全标准要求极高,东南亚市场又对价格和耐用性特别敏感。
我们的车开出去,不仅要产品好,还要建立起完善的销售网络、售后服务体系,甚至要根据当地的文化和需求进行本土化的改造。
这1%的增长,恰恰说明了海外市场的复杂性和挑战性,提醒我们,中国汽车出海之路,任重而道远,需要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地去开拓。
总的来看,吉利这份销量报告,把当前中国汽车市场的几个关键趋势都展现了出来。
市场正在加速分化,那种所有品牌都能随大流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现在,能不能成功,取决于你是否真正理解你的目标客户,你的产品是否真的解决了他们的痛点,你的品牌是否能和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单纯依靠降价或者花哨的营销,已经越来越难获得长久的成功了。
新能源汽车的竞争已经从上半场的“跑马圈地”进入到了下半场的“精耕细作”,每个品牌都在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而市场的检验,会越来越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