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有位中年男士的吐槽火了,事情的起因很简单,他跟媳妇商量,说等以后条件好了,家里也换辆宝马3系,好歹也算是挂上了一线豪华品牌的边儿。
没想到他媳妇一句话就把他给噎了回去,说宝马3系算什么豪车,这种车就是白送给她,她都懒得开。
这位男士听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发现妻子之所以有这样的看法,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天天在家刷那些网络短剧,里面充斥着各种霸道总裁,座驾不是劳斯莱斯就是宾利,久而久之,就把荧幕里的虚幻当成了现实世界的标准。
这件事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共鸣,很多人开始讨论,在咱们当下的中国,对于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来说,一辆三十万左右的宝马3系,到底意味着什么?
它真的是很多人嘴里那种“入门级”或者“不入流”的车吗?
要说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抛开那些被短视频和网剧“喂”出来的印象,回到实实在在的生活里,用数据和账本说话。
首先,我们必须承认一个事实,那就是网络世界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认知的“通货膨胀”。
当屏幕里到处都是挥金如土的富豪,开着几百万的豪车,住着上千平的别墅时,很多人的金钱观和消费观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扭曲。
他们会下意识地拔高对“有钱”和“豪华”的定义,从而对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产生一种不切实际的评判。
就像那位妻子一样,她的参照系已经不再是身边的同事邻居,而是那些为剧情服务的、被无限夸张的虚拟人物。
但现实世界是怎样的呢?
根据官方发布的数据,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年收入是三万九千多元。
我们就算把范围缩小到城镇居民,这个数字也就在五万出头。
这意味着一辆落地价三十万的车,相当于一个城镇居民不吃不喝将近六年的全部收入。
即便是一个家庭,夫妻两人共同奋斗,要全款拿下一辆宝马3系,也绝对是一笔需要深思熟虑、甚至要动用多年积蓄的重大开销。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说宝马3系是很多普通人的“天花板”级别梦想,这句话一点都不过分。
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个交通工具,更是一个家庭通过多年努力奋斗所能达到的一个生活品质的象征。
那些轻易说出“这不算豪车”的人,可能真的不清楚人间疾苦,也不了解绝大多数中国家庭的真实财务状况。
那位发帖的男士,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非常坦诚地晒出了自家的账本,而这份账本,可以说精准地刻画了当前无数城市中等收入家庭的真实写照。
他们夫妻俩每个月的总收入是一万五千元,这个数字在很多城市里,已经超过了平均水平,算得上是比较体面的收入了。
但是,收入高并不等于可以随意消费,因为肩上的担子同样沉重。
首先,每个月有四千块钱的房贷是硬性支出,这就像一个定时扣费的闹钟,雷打不动。
其次,养育一个孩子,每个月固定的开销也要三千块,这笔钱涵盖了孩子的吃穿用度、教育培训等等,是家庭对未来的投资,一分钱都不能省。
这两项加起来,七千块钱就没了,一万五的收入瞬间只剩下八千。
这八千块,才是这个家庭一个月里真正可以用来安排所有生活开销的钱,包括但不限于一日三餐、水电燃气、交通通讯、人情往来、孝敬双方父母、以及偶尔的家庭娱乐。
我们来算一笔账,如果这个家庭要买一辆三十万的宝马3系,就算不考虑贷款利息,用这每个月八千块的结余去攒钱,需要攒多久?
答案是三十七个半月,也就是超过三年的时间。
在这三年里,这个家庭必须做到极致的节约,不能有任何计划外的大额支出,不能生病,不能旅游,甚至连下馆子改善伙食的次数都得严格控制。
这样的生活,幸福感何在?
可以说,仅仅是“购买”这个动作,就足以让一个中等收入家庭元气大傷。
更关键的问题在于,汽车这个东西,从来都不是买回来就完事了,它是一个持续消耗金钱的“吞金兽”。
那位男士的计算非常实在,也点出了问题的核心:对于他们这样的家庭来说,就算这辆宝马3系是白送的,他们也养不起。
我们不妨跟着他的思路,把养车的细账一笔一笔算清楚。
第一,保险费。
新车第一年的保险,加上车船税,五六千块钱是跑不掉的,即便后续费用会逐年降低,平均下来一年四五千块是基本盘。
第二,保养费。
豪华品牌的保养费用从来都不便宜,一年按照一万公里算,至少需要两次常规保养,一次一千块左右,一年就是两千。
这还只是最基础的,没算上任何额外的维修和更换项目。
第三,油费。
宝马3系作为一辆B级车,市区综合油耗百公里大概在九到十升,按照现在的油价,一年一万公里下来,油费支出至少在七八千块。
第四,轮胎等易损件。
豪华车型的轮胎规格高,价格也贵,一条防爆胎动辄上千,四条换下来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摊到每年也得一千多。
再加上停车费、洗车费、偶尔的违章罚款,以及一些周期性的大保养,比如更换变速箱油、刹车油等。
把这些费用全部加起来,我们粗略地估算一下,一年下来,养一辆宝马3系的硬性开支,轻松就能超过一万五千元,平均到每个月就是一千二三百块。
这一千二三百块,要从哪里来?
只能从那个本就紧张的八千块生活费里挤。
这意味着,这个家庭每个月可支配的钱,又要凭空减少超过15%。
这还没计算车辆的折旧费,新车落地就开始贬值,每年无形中蒸发的价值也是一笔巨大的成本。
所以,当那位男士说“打死我bdbb.slgx85.mOBIHTTPS| ctv.slgx85.mOBIHTTPS| vip.slgx85.mOBIHTTPS也买不起,除非我不想过了”的时候,他不是在夸张,而是在陈述一个冰冷而残酷的财务事实。
为了一个所谓的“豪车”名头,去牺牲整个家庭的生活质量,让孩子、妻子和自己都过上紧巴巴的日子,这显然是本末倒置的。
这件事也让我们看到了,国家出手整治那些宣扬拜金、脱离现实的网络文化内容是多么有必要。
这些内容就像精神鸦片,它不断地向人们灌输一种错误的价值观,让人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从而引发焦虑和攀比。
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鼓励人们脚踏实地,量入为出,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好的生活,而不是活在虚幻的泡沫里。
真正的体面和尊严,从来不是由一个车标来定义的,而是源于家庭的和睦、财务的稳健以及内心的富足。
把目光从那些虚假的“霸道总裁”身上移开,多看看身边真实的生活,或许我们会发现,开着一辆经济实惠的国产车,带着家人去公园野餐的快乐,远比背负着沉重车贷去换取别人艳羡的目光要真实和长久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