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的时候也业界人士认为电混车将是新能源汽车行业增长最快的技术类型,然而今年以来纯电车迅猛增长、占据主导地位越来越明显,特别是8月份插混微跌,增程下跌近10%,让业界对电混技术的未来转向悲观。
作为增程车代表的前新造车一哥,如今的日子就更难熬了,曾经月销量近6万辆,今年低谷时已跌穿3万辆的门槛,面对增程车销量的下跌,该企业对增程车并未表达加大研发投入的想法,似乎它也已对增程车的前景不太看好了。
相反前新造车一哥今年以来却频频加大纯电技术的研发,并已连续推出多款纯电车型,据说它的想法是以增程车打开局面,获得生存空间,而接下来则希望在纯电技术上取得突破,将纯电车作为未来的希望。
其实增程技术从一开始就受到质疑,业界人士认为增程技术是落后的技术,不过前新造车一哥却选择了增程技术,甚至在去年做到了新造车一哥的地位,让各方对增程技术又看好起来,然而今年以来在诸多车企都进入增程赛道后,增程车反而销量下跌了。
电混技术的另一种则是插混,插混倒是从一开始就被看好,而插混技术也一直在新能源汽车市场居于第二名,甚至电车一哥有半数销量都来自插混,证明了插混技术确实更有前景,而插混技术也得到了大多车企的认可。
不过发展到今天,增程和插混这两种电混技术都遇到了瓶颈,他们曾被认为的续航优势,却无法掩盖他们的电池衰减太快、电池技术和燃油发动机技术难以兼顾等问题,为了改变当下的窘境,他们试图不断增大电池容量,这样下去相比起纯电车来说劣势就更明显了。
电混技术如此做在于纯电技术的快速升级,如今纯电车的电池容量已足够大,700公里以上续航的纯电车已不鲜见,纯电的快充技术也取得了突破,一些车企宣称10分钟可以充500公里续航,纯电车的续航已没有续航焦虑,进一步导致电混技术失去优势。
那么电混技术真的没有希望了么?笔者认为当下电混车增大电池可能是错误的技术路线,他们更应该学习的应该是丰田的小电池节油混电技术,通过浅充浅放等技术手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使用小电池还能降低成本、减轻车重,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相比之下,增加电池容量,导致电混车比纯电车更重,而燃油发动机使用频率更低,导致燃油发动机彻底沦为备胎,甚至有人笑称这样的电混车也就是一年两箱油,燃油发动机没太大意义了,还不如直接用纯电技术划算了。
小电池的电混技术之所以有希望,在于充电费用的快速上涨,从当下各地的充电费用都直逼2元,未来电车也将需要缴纳养路费等诸多税费,到那时候电动汽车的能源成本必将与燃油车差不多,小电池的电混技术可以大幅降低能耗就无需充电了,那时候将是小电池电混技术大发展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