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带全家自驾游,刚上高速我妈就喊后排热得慌,伸手去调那个后排出风口,调了半天嘟囔 “咋没啥用”。说实话,当时我脸都有点挂不住 —— 当初买车就是冲着 “后排独立出风口” 这个配置多花了小一万,结果竟是这德行?
回来我干脆做了个实测,同一辆紧凑型轿车,暴晒两小时后分别开 “前后出风口” 和 “只开前排”,用温度计搁后排座椅中间测。你猜咋着?头两分钟差了不到 1 度,十分钟后再看,俩数值几乎叠一块儿了。所谓的 “降温差 5 度”,纯属商家吹出来的泡沫。
其实早该想明白,车就那么大点空间,空气对流快得很。以前开我爸那辆老捷达,连个后排风口都没有,夏天开空调照样凉飕飕。反倒是现在这辆车,风口多了,前排风都变弱了。后来问修车的发小才知道,多数家用车就一个蒸发器,风口加得再多,制冷总量没变,不过是把风分匀了而已,跟往一杯水里插两根吸管似的,能多喝着吗?
最逗的是我同事,当初选车非带后排出风口的不买,说 “显得高级”。结果夏天带客户,后排领导照样嫌热,他还得解释 “可能是空调没开够久”。其实根本不是时间问题,新华网之前测过,小型车后排有无风口的温差,顶破天不到 1 度,而人能感觉到的温差得超过 5 度才行。
哦对了,还得说句实在的,真想要后排凉快,不如学点小技巧。上车先别关窗,开关主驾车门五六次,把热气排出去,再开空调外循环吹两分钟,然后切内循环,风口朝上摆 —— 冷空气沉嘛,比啥后排风口都管用。我试过,这么操作比光开后排风口快多了。
以前总觉得配置越多越好,商家也逮着这点使劲吹,什么 “后排专属舒适区”,听着高大上,实则就是个摆设。高端车另说,人家有额外的蒸发器,普通家用车加个风口纯粹是凑数。上次坐朋友的豪华 SUV,后排风口倒挺凉,可人家那空调开一会儿就得调高温,不然冻得慌,那风口不用也没啥。
现在想想,当初买车真是交了智商税。要是再选一次,我宁可多花点钱选个制冷强的空调,也不要这中看不中用的后排风口。那些准备买车的朋友可得留意,别被销售的花言巧语忽悠了,真不如试驾时多感受下空调的制冷速度,比啥都实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