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一场简单的并购,而是一次精准卡位国家战略、重构产业链格局的深度布局。慧博云通,这家由河南博士余浩创办的“隐形冠军”,正悄然执棋,落子于中国算力基础设施的最前沿。
2025年9月14日,慧博云通发布公告,其控股股东申晖控股控制的“北京申晖金婺信息产业合伙企业”与浙江国资背景的“杭州产投致兴股权投资合伙企业”联合出手,分别收购宝德计算22.09%和10%的股份。由于宝德股权结构分散,此举使申晖金婺取得实际控制权,为后续上市公司慧博云通全面收购铺平道路。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申晖金婺成立于2025年9月8日,距离交易公告仅6天。其背后结构清晰:申晖控股为普通合伙人(GP),金华市政府相关投资机构为有限合伙人(LP)。这种“并购基金+地方国资”的组合,既放大了资金杠杆,又增强了交易的稳定性和政策背书,堪称资本运作的精巧设计。
霍尔果斯宝德创业投资有限公司股权结构:
深圳市宝德云计算研究院有限公司股权结构:
杭州产投致兴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股权结构:
最终,宝德计算整体估值定格在45亿元。尽管其2024年营收高达100.08亿元,净利润2.31亿元,市盈率仅约20倍,远低于市场此前预期。这一“性价比”极高的估值,既反映了宝德原实控人面临的资金占用问题亟待解决,也为慧博云通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并购窗口。
交易前标的(宝德计算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股权结构:
交易完成后股权结构:
宝德 2024 年营收 100.08 亿(2023 年 92.7 亿),净利润 2.31 亿(2023 年 1.99 亿)。
慧博云通的前身,是一家典型的软件外包与技术服务公司。2009年由余浩在杭州创立,2022年登陆创业板。公司主营业务涵盖软件开发、系统集成、测试服务及数字化解决方案,客户名单堪称“科技界全明星”:华为、小米、三星、OPPO、字节跳动、中国移动、阿里、SAP等。
尤其与华为的合作,早已超越普通客户关系。慧博云通深度参与鸿蒙生态建设、华为终端测试、华为云平台开发,甚至随华为出海布局,在ICT服务领域积累了深厚的生态资源。2024年,华为贡献其营收的10%-15%,是其核心战略伙伴之一。
然而,近年来慧博云通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困境。2024年营收17.43亿元,同比增长28.3%,但归母净利润却同比下滑20.45%;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再降78.37%。传统软件服务行业毛利率承压,人力成本高企,增长天花板日益明显。
此次收购宝德,正是余浩为打破增长瓶颈、开启“二次成长曲线”的关键落子。通过整合宝德的硬件制造能力,慧博云通将从“软件服务商”跃升为“软硬一体的算力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覆盖从底层服务器、AI算力平台到上层应用开发的完整链条。
成立于1997年的宝德计算,是中国最早投身自主安全计算领域的厂商之一。深耕服务器行业近30年,其核心产品矩阵覆盖:
昇腾AI服务器:国内市场排名前三,2024年中标中国移动30.2亿元大单;
ARM架构服务器:连续多年市占率第一,是国产替代的重要力量;
信创整机:在党政、金融、运营商等领域占据领先地位;
高性能计算与云计算平台:服务于政府、安平、电力、教育等关键行业。
宝德不仅是硬件制造商,更是具备从板卡设计到整机系统完全自主研发能力的“全栈玩家”。其坚持“Level 0-Level 10”算力产业链的自主化,与当前国家推动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战略高度契合。
然而,宝德长期未能独立上市。尽管曾于2021年启动IPO计划,并获深创投等顶级机构投资,但受制于IPO审核趋严及内部治理问题(如实际控制人资金占用),最终选择通过被并购实现资本退出。此次易主,既是无奈,也是顺势而为。
慧博云通收购宝德,绝非“软件公司买硬件厂”那么简单,而是围绕“信创+算力”两大国家战略的深度协同:
1. 响应“东数西算”与国产替代
在“东数西算”工程加速推进的背景下,数据中心、AI算力中心成为新基建核心。国产服务器作为算力底座,需求激增。慧博云通通过控股宝德,直接切入这一万亿级市场,抢占政策红利。
2. 构建“端-边-云-智”全栈能力
慧博云通擅长“云”与“端”的软件服务,宝德则掌握“边”与“云”的硬件制造。二者结合,可为客户提供从AI服务器部署、私有云搭建到应用系统开发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极大提升客户粘性与项目附加值。
3. 强化华为生态协同效应
两家公司均深度绑定华为。慧博云通是华为软件生态的重要伙伴,宝德则是华为昇腾AI服务器的核心代工与联合开发厂商。整合后,慧博云通有望成为华为“全栈国产化”战略中更关键的一环,甚至参与更多国家级项目。
4. 打开高毛利硬件市场
相比软件服务,服务器硬件虽重资产,但规模效应显著,且在信创项目中利润空间更大。宝德2024年百亿营收的体量,将显著提升慧博云通的整体营收规模与抗风险能力。
尽管前景广阔,但这场并购仍面临多重挑战:
文化与管理整合难度大
软件公司与硬件制造企业在组织文化、研发节奏、管理风格上差异显著。慧博云通需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避免“两张皮”现象。
市场竞争白热化
服务器市场早已是红海。浪潮、新华三、联想、中科曙光等巨头占据主导地位,华为自研能力极强。宝德虽在细分领域领先,但整体份额仍有限,突围难度不小。
研发投入压力剧增
AI硬件迭代迅速,昇腾、寒武纪、海光等芯片平台更新频繁,服务器厂商需持续高强度投入研发。慧博云通能否支撑宝德的技术升级,考验其资金实力与战略定力。
治理结构待优化
宝德原实控人存在资金占用问题,外部投资机构众多,如何协调各方利益、完善公司治理,将是慧博云通接手后的首要任务。
回望余浩的创业轨迹,从北理工到北邮博士,再到中欧EMBA,学术背景深厚;2009年创办慧博云通,十三年磨一剑,成功上市;如今再以45亿拿下宝德,展现其极强的战略眼光与资本运作能力。
这不仅是企业扩张,更像是一场“博士企业家”的二次创业。余浩正试图将慧博云通从一家区域性软件服务商,打造为中国信创领域的“全栈式科技集团”。他的棋盘上,软件是基础,硬件是载体,AI与算力是未来,而国家战略是东风。
慧博云通吞下宝德,表面是资本并购,实则是中国科技产业在“自主可控”大背景下的一次深度重构。它揭示了几个重要趋势:
科技企业正从“单点突破”走向“生态整合”;
信创产业链上下游加速融合,软硬协同成为新范式;
一级市场退出路径多元化,并购正成为IPO之外的重要选择;
地方国资在关键科技并购中扮演“稳定器”角色。
棋局已开,落子无悔。慧博云通能否借宝德之力,真正实现从“服务”到“主导”的跨越?余浩的这盘大棋,能否在国产算力的浪潮中赢得先机?时间,将是最终的裁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