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托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自2016年起开始组织实施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项目,项目重点支持32岁以下潜心研究的青年科技人才,采用以奖代补、稳定支持的方式,对每一位扶持培养的青年科技人才稳定支持三年
本期优秀被托举人:庄伟超
庄伟超
2012年6月于南京理工大学毕业获车辆工程学士学位;2017年6月于南京理工大学毕业获机械工程博士学位;2021年7月起担任东南大学车辆工程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汽车决策规划、车辆动力学及控制。
2022年的春天,当庄伟超接到入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的通知时,正值国内疫情反复,多地实施严格封控管理。对于自动驾驶研发团队而言,实车测试是技术验证的核心环节,但封闭的校园、受限的交通、中断的供应链,让原本计划中的道路测试几乎陷入停滞。然而,正是在这样的逆境中,庄伟超带领团队完成了一次技术与意志的双重突围。
面对封控,团队迅速调整策略,将部分测试转向校内有限场地。他们在东南大学九龙湖校区划定临时封闭测试区,利用夜间车辆稀少时段,进行低速自动驾驶算法的验证。为了不耽误研发进度,团队成员轮流值守,常常在凌晨完成数据采集,天亮前完成初步分析。
最艰难的是与车企的联合测试,2022年夏季,与开沃汽车的自动驾驶巴士项目进入关键阶段,但疫情防控导致技术人员往返校园受约束,庄伟超决定带领核心团队与开沃汽车工程师组成“闭环研发小组”,吃住在工厂,利用夜间厂区空闲时段进行封闭测试。其中一次,因算法迭代后的紧急验证需求,团队连续工作30小时,最终在黎明前完成系统稳定性测试,确保项目节点不被延误。
2024年冬天,庄伟超参与的“东大鲲鹏1号”飞行汽车项目进入冲刺阶段。这款国内首辆分布式电驱动陆空一体飞行汽车,涉及跨域控制、动力冗余等相关技术,研发周期紧张、难度极大。
由于飞行测试对天气条件、环境温度极为敏感,为确保数据连贯性,团队在获批的有限时间内争分夺秒,常常通宵调试。项目核心成员曾连续72小时轮班,困了就在实验室角落的行军床上小憩,醒来继续调试飞控算法。
期间,曾出现过凌晨3点发现舵机响应延迟问题,庄伟超带领团队立刻投入排查,直到第二天中午才找到解决方案——那一刻,没有人抱怨,只有攻克难题后的振奋。那些通宵调试的夜晚、临时搭建的测试场、争分夺秒的跨城协作,反而让团队凝聚出更强的战斗力。这种在极限条件下依然坚持创新的精神,正是青年科技工作者在“青托”平台上最珍贵的成长印记。
作者|学术期刊部
审核|张颖娟
编辑|原敬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