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先盈利的新势力玩家,迎来了命运的拐点!
作为新势力头把交椅,理想汽车曾经凭借“增程+大六座”“冰箱彩电大沙发”等产品亮点而大杀四方。
但是今年,它卖不动了。
据中汽数研统计,今年9月,理想汽车销量为33,951辆,同比大跌36.8%;1-9月累计销量297,149辆,同比大跌13.1%,是新势力阵营中唯二下跌的汽车品牌(另一个是问界),也是跌幅最大的那家。
但事实上,理想汽车从去年开始就面临着隐忧。虽然这一年它的销量依然同比增长33.1%,达500,508辆;营收增长16.6%,达1445亿元;净利润却下跌了32%,为80亿元。
盈利能力的下跌,一方面源于理想主销车型从高端的L8/L9下探到了L6,单车利润锐减;另一方面,也源于理想的纯电车型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力。
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理想手里能出的牌,基本打完了。
增程车市场降温
虽然增程式结构一开始广受争议,被认为是落后的技术,但因为可以上绿牌、没有里程焦虑、技术简单、成本低等优势而被李想相中,成了理想车型的主推动力技术。
这项技术也的确让理想一炮而红,销量快速增长,成了新势力阵营NO.1,同时也让越来越多友商加入了这个赛道。
只不过,市场永远处于发展变化当中。
一方面,近两年充电设施快速普及,大幅降低了人们对于纯电车的补能焦虑。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枪)总数已经达到1734.8万个。今年上半年,桩车增量比优化至1:1.8,高速公路充电桩四年翻了两番多,累计建成6.2万个充电停车位。
另一方面,随着原材料不断降价,电池技术不断提升,纯电车型价格也跟着不断下探,续航不断增加。
比如,极氪7X的纯电续航达到了780km,价格却压到25万元以内,比亚迪海豹续航突破700km,起步价仅20万元左右。
与此同时,3C快充、800V等技术不断普及,让人们对于纯电车的接受度越来越高,逐渐消弭了增程车的产品优势。
据乘联会统计,2024年,增程车的零售增速一度高达78.7%,但2025年开始明显放缓。今年7-8月,纯电动车批发销量同比分别增长了44.8%和38.5%,增程车却同比分别下滑了6.2%和9.5%。
在1-8月份的新能源车批发结构中,纯电动车同比增加4.0%,达到61.9%。增程式却同比下降1.0%,只有8.8%。(另有29.3%是PHEV插混)
增程,确实不香了。
大六座已成红海
理想的另一大法宝,是敏锐捕捉到了新中产家庭对于大空间、舒适性、便利性、科技化体验的产品诉求。
所以,当年理想ONE上市,大六座设计以及“冰箱彩电大沙发”的产品卖点,一下就吸引了大批忠实拥趸,他们中的很多人,原本是BBA的潜在客户,或者大众途昂、丰田赛那的粉丝。
理想ONE的出现,满足了许多中产家庭用户对于全家出游的美好想象。车内的许多贴心设计,让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能得到妥善“照顾”。这种“照顾”,是过去50万以内的车型都给不了的,比如车载冰箱、后排娱乐屏、头等舱级座椅、女王副驾、剧院级的音响系统等等。
之后,理想又相继推出了理想L8、理想L9,不断深挖大六座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友商们也纷纷“摸着理想过河”,问界、零跑、奕派、岚图、极氪、领克、腾势、魏牌、深蓝......越来越多品牌和车型涌入,让大六座慢慢变成了红海市场。
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六座SUV销量同比增长47%。今年上半年,中大型SUV累销同比增长28%,其中六座车贡献超过了七成。
而在六座车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这个赛道也越来越拥挤。理想的处境,从一开始的独领风骚、如入无人之地,变成了强敌环伺、狼烟四起。
数据显示,理想的两款大六座——L8/L9,今年以来的月均销量都不足5000台,和它们之前的表现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纯电失利,困境待解
虽然增程让理想快速站稳了脚跟,但毫无疑问,纯电才是未来。可惜的是,这个赛道里,理想的表现很不理想。
去年推出的理想MEGA口碑遇冷,固然有造型争议的原因,但也不排除市场对理想纯电技术的不信任投票。因为今年7月上市的理想i8,同样销量一般。
数据显示,理想i8上市后的首个完整月——8月份,交付数据只有2212台。而此前焕新上市的2025款MEGA,月均也不足3000台。
9月底,理想推出了第三款纯电车型理想i6,据说这台车上市5分钟大定破万。
李想对它信心满满,目标是“稳定后9000-10000辆/月”。至于i8,则是每月6000辆,加上MEGA,理想希望能在高端纯电赛道做到“保五争三”,销量稳定在18000-20000辆/月。
只不过,这个目标能不能达成暂时还要打个问号。
毕竟,在纯电市场理想更像个新生儿,核心的三电技术(电池、电机、电控)并没有太多积累,超充网络建设也相对落后,至少不如蔚来等长期发力纯电的友商来得有说服力,更不能和比亚迪、特斯拉等大厂比肩。在智能化领域,理想的技术标签,也不如华为甚至小鹏。
今年7月底,理想i8和乘龙卡车的对撞事件,与其说是一起不规范测试所带来的舆情危机,不如说是理想在遭遇成长困境后的焦虑性体现。(理想营销翻车背后,是越来越大的增长焦虑)
增程车市场发展受阻,纯电赛道仍有待投入,2025年的理想汽车,注定不会太平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