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这一年各行各业的裁员消息越来越密集,像是没个停的意思。昨天在群里有人转了微软和亚马逊的高层对话,说得轻描淡写,却是成千上万人的工作没了。我忍不住去查了几组数据,越看越觉得背后有事。
Business Insider的数据显示,他们直接裁掉了21%的员工。更狠的是,剩下的人里有70%已经在用ChatGPT办公,目标是做到100%。意思很直接,不是你自己要用,而是公司让你用。
英特尔也没闲着。路透社报道,2023年他们裁掉了15000人。理由很简单,市场疲软,AI技术能干的就用AI干,剩下的再谈人力。在美国,今年通用汽车也砍了900个岗位,这还只是公开的数据。
想想北京的街头,那些外卖小哥的工作都开始被替代了。前段时间我走在三环,听到无人机的低沉声,一抬头是个外卖箱吊在下面飞,速度快得连等红灯的骑手都看呆了。有个小哥在旁边笑了一下,说以后连送餐都轮不到我们了。
世界经济论坛的调查也很直接:40%的老板计划在2030年前用AI替掉所有能自动化的岗位。这不是吓唬人,这是他们自己说的。这些老板不是在家里幻想,是在算账。
事情的逻辑很清楚。AI的边际成本几乎可以忽略,效率比人高,不会抱怨,不会罢工。对老板来说,这是省钱和减少管理麻烦的双赢。这种情况下,人类在工作上的优势越来越窄。
很多人还在觉得能扛一扛。可当连第一批被替代的岗位都涵盖了中层管理、文案创作、技术支持,你就知道这个趋势不是只盯着底层劳动者。AI现在能做会议纪要、市场分析,甚至写投标文件,公司自然会试着减少人力。
我一直在想,这么密集的裁员潮会让哪些行业先塌。零售已经开始了,无人收银在全球都在铺。物流也是,波士顿动力的机器人已经在做仓储分拣,效率是人类的两倍。
有人说这是技术升级的必然。没错,但以前的升级是慢的,比如电脑替代打字机用了几十年。现在AI才爆发不到五年,就已经让几百万人失业,这个速度是过去的几倍。
还有个细节容易被忽略。裁掉的人,不是都能转去做AI时代的新工作。世界经济论坛的数据也说了,只有不到30%的被替代岗位能被再培训吸收。剩下的,就是彻底退出劳动市场。
你可能觉得这是在说未来,其实很多地方已经是现在。日本的便利店开始减少夜班员工,因为自动结算和智能补货能顶上。美国一些律师事务所的初级法律助理减少了,因为AI能检索并初步分析判例。
这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也会变成社会问题。就业缩减,意味着消费力下降。消费力下降,意味着整个经济的循环变慢。循环慢了,企业赚得少,又继续裁员。这个链条很短,却很致命。
我查完数据坐在沙发上,想到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到2030年,如果真的是人类每周只工作两天,剩下的全交给AI,那我们剩下的时间是享受还是焦虑?
你愿意用自己的工作去验证这个预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