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接到我所在城市一个途虎养车门店的电话,让我对汽修行业的服务模式有了新的思考。
这个门店自从我脱离4S店体系后,就一直在那做保养,离家虽有点远,但感觉在那很踏实。
途虎门店的客服温柔提醒我车辆保养周期已至,不仅耐心询问了我的时间安排,还顺带聊起了很多养车用车等话题。这份主动递来的“关心”,既让我感受到被重视,也忍不住想到:当下的汽修门店,虽车很多,但门店跟大街上的门店跟餐馆一样,更多,所以大家真该告别“坐店等客”的老思路了。
在很多人的印象里,汽修店似乎永远是“被动”的——门口挂着招牌,车间摆着工具,老板和技师们守着店面,等着车辆出了故障、车主急着修车时主动上门。这种“坐以待毙”的经营模式,在过去或许能靠着周边熟客维持生计,但在汽车保有量激增、养车平台竞争激烈的当下,早已暗藏危机。
途虎客服的这通电话,恰恰戳中了行业的痛点:汽修服务的核心不仅是“修得好”,更是“想得早”。车主并非不重视车辆养护,只是日常工作繁忙,很容易忽略保养周期、忘记换季检查;而传统汽修店与客户之间的“失联”,让这些潜在的需求变成了“沉睡的订单”,比如我买车的4S店,只有在续保的时候才想起我。主动出击的意义,就在于用精准的提醒、贴心的服务,唤醒这些需求,把“潜在客户”变成“忠实客户”。
主动出击不是盲目推销,而是基于客户需求的“精准服务”。它可以像途虎一样,建立完善的客户档案,根据车辆里程、使用年限、季节变化推送个性化提醒;也可以是定期的电话回访,问问车主用车过程中是否有异响、油耗是否异常;甚至可以是雨天前的玻璃水推荐、雪季前的轮胎检查提醒。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传递的是“把客户的车当自己的车”的用心,而这种用心,正是留住客户的关键。
反观一些固守传统的汽修店,明明技术过硬、价格公道,却因为“不会主动说话”渐渐冷清。有位开汽修店的朋友曾抱怨“生意越来越难做”,可细聊才发现,他连客户的联系方式都没认真记录过,更别说主动提醒保养了。当周边新开的连锁品牌用“线上预约立减”“保养送洗车”吸引客户时,他只能看着门口的车位一天天空下来。
汽修行业的本质是“服务”,而服务的真谛从来不是“等需求上门”,而是“提前预判需求、主动解决问题”。一辆车从购买到报废,需要无数次的保养和维护,这意味着车主与汽修店之间存在着长期互动的可能。主动出击,就是在这种长期关系中搭建桥梁——它不是一次功利性的推销,而是一场持续的“情感投资”。当今汽车后市场同仁,不管身处哪个环节,业务不是等出来的,是主动问出来的。
来自途虎的电话挂断后,我当即预约了保养的时间。我想,这就是主动服务的力量:它让客户省心,让门店增效,更让整个行业摆脱“低价竞争”的泥潭,走向“服务制胜”的良性循环。对于汽修门店而言,与其守着冷清的店面焦虑,不如拿起电话、打开微信,从一句“您的车该保养了”开始,把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毕竟,生意从来不是“等”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更是“主动”争取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