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24时,国内油价完成年内第20次调整,汽油每吨降75元,柴油每吨降70元。
折算后,92号汽油、95号汽油及0号柴油每升均下降0.06-0.07元。 若加满50升油箱,车主一次节省约3元;重型卡车单趟长途运输油费可减少数十元。
此次下调是2025年第8次油价下跌,此前19次调整呈现“7跌6涨6搁浅”的格局。 与年初相比,92号汽油均价从7.8元/升降至约7.3元/升,累计降幅达0.5元/升。
当前全国油价区域差异明显:新疆92号汽油最低为6.89元/升,海南最高达8.23元/升,差异主因是运输成本与税收政策。
本轮下调直接受国际原油市场暴跌驱动。 10月初,布伦特原油期货价跌至65.22美元/桶,WTI原油期货价触底60.48美元/桶,创数月新低。
波动主因有三: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美国经济数据低迷;
OPEC 决定11月增产13.7万桶/日,美国页岩油日产量突破1300万桶。
当国际油价10个工作日内波动超4%,国内相应调整。 若价格低于40美元/桶或高于130美元/桶,则触发“地板价”或“天花板价”调控。
本次周期初曾预计上调160元/吨,但因国际油价连跌,最终逆转成下调。
运输费用占社会物流总成本的53.5%,燃油费占企业成本近一半。 油价下调后
一辆车跑广州3800公里,油费从1.4万元降至1.35万元,省下500元。 “制造业不景气,货物流通少,这点利好像雪中送炭”。
成本下降或向消费端传导。航空公司在油价下调后下调燃油附加费,800公里以上航段降40元。
卓创资讯指出,油价下调对CPI的拉动力弱于上涨,且传导存在滞后性。 6月油价下跌曾使CPI涨幅降低0.14个百分点,但需结合人工、原材料成本综合评估。
私家车主韩先生每月通勤油费从600元降至518元,“省下的82元够交电费”。
农村用户受益更直接:湖南种粮大户周大叔的农用三轮车秋收期油费省48元,“能买两袋复合肥”。
电商平台燃油宝销量环比增32%,汽车美容店基础保养客户增28%。 有车主称:“油费降了,更愿意花钱养护,让车更省油。 ”
油价下跌使燃油车与电动车每公里成本差缩小。 上海车主武女士比较:“油价再低,充电每月才100元,比油车省8000元/年。
短期看,部分消费者可能暂缓购买电动车,政策导向(如购置税免征)和智能化优势仍在。
数据显示,调价后新能源车订单量仅环比降3%,未现大规模退订。 插电混动车型因兼容油电,在波动中更受关注。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称:“油价波动不会改变能源转型长期逻辑。 ”
石油是化工基础原料,油价下跌降低下游企业生产成本。 医药行业从业者吴先生表示:“化学原料药毛利率提高,制药行业短期利好。 ”
橡胶、塑料等行业同样受益。
油价下跌像一面镜子,照出不同群体的生存逻辑:货运司机计算每趟省下的5元钱能否抵消高速费涨幅;新能源车主纠结短期实惠与长期环保;
化工企业一边享受低成本一边担忧上游倒闭潮。 当92号汽油价格在7元区间徘徊,有人问:“若油价真回6元时代,是重回燃油车黄金岁月,还是延缓能源转型的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