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第三届山西·阳泉刘慈欣故乡科幻文化周暨山西科幻作家群宣传推介活动在“中共第一城”阳泉隆重拉开帷幕。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作协副主席阎晶明,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碧涌,中国作协主席团成员、科幻文学委员会主任,山西省作协副主席、科幻作家刘慈欣,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志峰,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邢利民,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李骏虎,阳泉市委副书记、市长鞠振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阳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郭晓东主持开幕式。
山西作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重要高地,刘慈欣及其作品《三体》不仅将中国科幻推向国际视野,更让三晋大地焕发出面向未来的新光彩。在开幕式上,阎晶明指出,中国作协将持续鼓励文学创作多样化探索,支持科幻作家立足本土、放眼宇宙,融合科技理性与人文温情,创作出承载中国想象、展现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
近年来,在刘慈欣引领下,山西已形成颇具影响力的“山西科幻作家群”,张冉《止水》斩获银河奖与星云奖并改编为短剧,灰狐《固体海洋》获星云奖与引力奖,彰显山西科幻的蓬勃生机。山西省作协主席李骏虎在致辞中提到,阳泉不仅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因刘慈欣成为中国科幻的重要地标。他以20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成果为例,阐述科学与科幻的共生关系——科学突破拓展科幻想象空间,科幻创作又为科学创新提供灵感。山西省作协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举办山西科幻文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进一步挖掘人才、培育精品,为中国科幻发展贡献山西力量。
开幕式后,山西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碧涌,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王志峰、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邢利民等与会嘉宾一同前往泉·美术馆,参观AI科幻作品主题展暨2025年中国流动科技馆。本届AI科幻作品主题展突破传统,以全息投影形式呈现,自6月征稿以来,共收到全国21个省区市606件作品,最终评选出100件参展。王志峰表示,本届活动周是对科幻创新精神的传承,更是对科技与人文融合的呼应,这些作品既是技术赋能艺术的生动实践,也为文艺高质量发展探索了新路径。现场,大家通过互动体验、场景模拟等形式,近距离感受科技与科幻融合的独特魅力,直观理解科幻创作与科技发展的内在关联。
13日下午,“拥抱AI激活科幻发展新动力”主题对话会在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举办,山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李骏虎担任主持人,科幻作家刘慈欣、《科幻世界》杂志主编拉兹、晋中信息学院太古科幻学院院长张冉及宇树科技AI算法负责人肖宇晨围绕“AI与作家的新关系”“AI驱动的下一代科幻体验”等主题展开深入对话。展开深度交流。拉兹从“受众生命力”“创作逻辑”“价值内核”三个维度剖析科幻本质,提出科幻迷的“文明共情”是优秀作品的土壤,科幻与现实题材的差异在于“虚构尺度”,而“浪漫外壳+现实内核+哲学追问”构成科幻的核心魅力,观点深刻且直击本质。张冉在对话中流露对家乡的眷恋,坦言故土印记已成为其创作的精神基因。嘉宾们还围绕“AI高级化的两种可能路径”展开探讨,分析不同技术目标与应用场景下AI的价值维度,为科幻创作与产业发展提供新思路,现场互动氛围热烈,为后续交流奠定坚实基础。
对话中,刘慈欣重点分享了科幻创作中现实主义的意义,他提到,科幻小说本质离不开现实主义,其核心是把现实中的人放到非现实环境中——若描写非现实的人在非现实环境中的行为,读者将难以理解,也无法产生情感共鸣,“就像若1000年后的人穿越到现在,我们很可能无法理解其感情与行为方式,如同我们穿越到原始社会难以与原始人互相理解。科幻小说作为文学的一种,有独特规律,也遵循文学最基础的规律。”拉兹则从科幻“受众生命力”“创作逻辑”“价值内核”展开分析,提出科幻迷的“文明共情”是催生优秀作品的关键,科幻与现实题材的差异在于“虚构尺度”,“浪漫外壳+现实内核+哲学追问”构成科幻核心魅力;张冉字里行间流露对家乡的眷恋,坦言故土印记是刻进创作生命的精神基因;肖宇晨还围绕“AI高级化的两种可能路径”探讨不同技术目标与应用场景下AI的价值维度。对话期间,嘉宾与现场科幻爱好者积极互动,针对创作困惑、行业趋势等问题逐一解答,为科幻创作与产业发展凝聚新思路。
据悉,本次活动由山西省作家协会、阳泉市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后续还将举办山西科幻文学高质量发展研讨会、科幻作家主题对话、读者见面会等活动。活动的举办不仅集中展现山西科幻创作成果,更推动科幻与科技、教育、产业深度融合,为阳泉乃至山西科幻文化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山西晚报·山河+记者 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