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京东集团在汽车领域的最新动作再度引发热议。继与宁德时代旗下时代电服、广汽集团合作推出“国民好车”,并在京东11.11期间实现独家上线销售后,京东正式以“汽车服务平台”身份进军汽车产业链的中部环节,而非传统意义上的整车制造。这背后,创始人刘强东的布局思路正逐步从“卖车”向“造车生态”转变。
京东汽车宣布的合作车型,由广汽负责整车研发与生产,宁德时代提供电池技术与换电体系,京东则负责用户洞察、线上线下的购车与后服务全链路。京东利用自身庞大的用户数据和物流网络,为消费者提供“一站配齐”的购车体验,并通过京东养车、以旧换新等服务形成完整的车主生命周期闭环。因此,京东在本次项目中并不直接参与整车制造,而是以平台角色整合供应链上下游资源,实现汽车销售与服务的深度绑定。
早在2024年,36氪就指出,京东的汽车布局本质是以自动驾驶技术为支点,撬动物流效率革命和出行生态控制权。京东通过在物流场景中验证自动驾驶、感知与调度算法,降低技术试错成本;随后以“不造车”方式绑定车企合作,避免内部资源消耗;最终将汽车视作电商服务的延伸终端,强化用户黏性。2025年7月,京东又注册了“Joyrobotaxi”商标,覆盖运输工具、科学仪器、仓储物流等九大类,显示其在智能出行领域的进一步布局。刘强东强调,京东的打法是以平台、供应链、场景为核心,用服务和基础设施切入产业链中部,形成低调却高效的竞争优势。
除了乘用车合作,京东在物流装备方面也推出了具备L4级自动驾驶能力的VAN无人轻卡。该车型拥有24立方米载货空间、续航约400公里,可在物流末端实现成本下降约60%。京东已在全国布局1700余家养车门店,构建覆盖汽车全生命周期的服务网络,进一步将物流与汽车后市场深度融合。这些举措表明,京东的“造车”并非单纯的整车生产,而是通过智能物流装备和平台化服务,打造全链路的汽车生态。
综合上述布局,刘强东的“造车”意图可以概括为三点:
数据与场景驱动:利用京东在电商和物流积累的海量用户行为数据,为汽车产品定位、售后服务和换电网络提供精准支撑。
资产轻量化:通过合作制造、平台整合和技术授权,规避重资产投入的高风险,保持资本效率。
生态闭环:从购车、养车、维修到以旧换新,形成“一站式”服务链,提升用户黏性并拓展京东在出行领域的收入来源。
京东的跨界布局为传统汽车产业注入了新鲜的互联网思维。若合作车型能够在用户体验、售后服务和换电便利性上形成差异化优势,京东有望在汽车后市场占据重要份额,并通过智能物流装备提升整体供应链效率。与此同时,自动驾驶与Robotaxi的布局也为京东在未来出行服务市场提供了潜在增长点。
结语
从“卖车”到“造车生态”,刘强东正以平台化、数据化和轻资产的方式重新定义京东在汽车行业的角色。此次与广汽、宁德时代的深度合作,以及对自动驾驶、无人物流装备的持续投入,标志着京东正从电商物流巨头向全场景出行服务提供商转型。未来,京东能否凭借其供应链优势在竞争激烈的汽车市场站稳脚跟,仍需时间检验,但其创新的“平台+服务”模式已经为行业提供了新的参考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