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香港Webb-site网站公布上市公司董事薪酬榜时,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的名字以6.8亿港元高悬榜首,这份数字足以让普通人呼吸停滞。
但仔细拆解这份天价报酬会发现,其中竟藏着当代职场最魔幻的寓言——6.36亿元股份支付薪酬,需要李想自掏腰包,以每股29.26美元的价格解锁,而此刻理想汽车美股股价正徘徊在22.57美元。这意味着若要兑现这笔“纸上富贵”,他需要先承担约30%的价差损失,就像要用金条的价格去买正在贬值的白银。
这场薪酬迷局背后,是理想汽车正在经历的成长阵痛。2024年财报显示,这家造车新势力虽然营收冲到1444亿元,净利润却大跌31%至80亿元,车辆毛利率从21.5%滑向19.8%。
《华尔街日报》在分析中概股财报时指出,理想汽车的单车利润已从2023年的9.4万元降至5.6万元,而被视为命脉的增程式技术,正遭遇插电混动车型的全面围剿。理想的研发投入占比仅为8.7%,落后于蔚来的15%和小鹏的12%。
李想的财富过山车同样令人瞠目。新财富500创富榜显示,他的身家从651.7亿元骤降至400.3亿元,一年蒸发掉相当于整个周大福集团的市值。
这种缩水轨迹与汽车之家前同事的描述不谋而合:“李想总在关键时刻all in,但这次转型纯电的赌注比当年做增程式还要冒险。”眼下理想MEGA的订单量不及预期,而即将上市的理想L6被摩根士丹利分析师称为“不能失败的背水一战”。不过危机中总藏着转机。2025年中期报告显示,理想汽车通过供应链成本控制,将毛利率小幅提升至20.3%。
更值得玩味的是,这套“现金+高股权”的薪酬模式已覆盖整个高管层:总裁马东辉超86%报酬来自股份支付,CFO李铁的股权激励占比近九成。《金融时报》评论称,这种将团队与公司深度绑定的设计,“要么共同登上巅峰,要么一起沉入海底”。
纵观李想的三次创业,从泡泡网到汽车之家再到理想汽车,每次转型都踩着互联网经济的节拍。但如今资本市场一切从紧,瑞银集团的最新研报将理想目标价下调18%,直言“未来十二个月需见证销量奇迹”。
或许正如李想去年内部信中所写:“我们正在穿越隧道,虽然看不见光,但要相信光的存在。”只是不知道这次,隧道尽头等待的是6.8亿薪酬的兑现窗口,还是又一场251亿财富的熔断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