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8日至21日,奇瑞全球创新大会期间,首款搭载地平线HSD全场景辅助驾驶系统及征程6P芯片的星途ET5完成公开路测。
在芜湖城市道路中,星途ET5面对临时施工区、鬼探头、极限加塞等场景时,实现了毫秒级响应与拟人化博弈策略,其“一段式端到端+强化学习”架构将感知到控制的时延压缩至行业新低,“超人反应、类人思考、拟人控车”的表现,也获得了知名院士与众多资深汽车媒体人的高度评价。
值得注意的是,地平线的HSD全场景辅助驾驶系统并未选择高价车型首发,而是落地于预售价12万-15万元的星途ET5。地平线创始人余凯此前在慕尼黑车展采访中曾明确这一战略意图:“智能驾驶的‘4G时刻’来临时,10万级车型也应标配高阶智驾。”此次首秀印证了其技术平民化路径的可行性。
生态协同,双向赋能
地平线与奇瑞的合作始于2021年,从战略投资到共同推进港股上市,双方绑定不断深化。目前,地平线已与奇瑞旗下四大品牌多款车型达成合作,星途ET5仅是HSD系统规模化落地的开端。据地平线披露,其目标是在未来三至五年实现HSD系统超千万套量产,而奇瑞的多品牌矩阵将成为重要载体。
这一合作模式凸显了地平线“赋能者”定位。余凯曾多次强调:“地平线不做闪亮的明星企业,而是助力车企跨越‘智驾平权’拐点。”通过向车企开放二次开发接口,地平线试图构建类似安卓的生态模式,既降低车企自研门槛,又避免与其直接竞争。
在2025奇瑞全球技术创新开阳论坛上,余凯博士发表了《智能驾驶拐点来临:地平线的实践与思考》主题演讲,他表示:“智能驾驶正经历从技术探索走向规模化普及的关键拐点,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与实践,地平线已建立起软硬结合全栈技术能力与成熟的量产交付体系,无愧于汽车智能化升级的一致选择。”
根据地平线最新数据,其征程系列芯片累计出货量已突破1000万套,但硬件规模化只是第一步,HSD系统的量产才是检验其软硬结合能力的关键。余凯提出,系统全场景测试中“体验一致性100%”的结果,或成为行业竞争的新标尺。
地平线HSD的核心突破,在于重构了智驾系统的技术逻辑。这套基于征程 6P芯片打造的系统,采用一段式端到端架构,实现从光子输入到轨迹输出的直接映射,省去多模块拼接的信息损耗,在“鬼探头”等突发场景中响应速度明显。这种架构优势,不仅能优化体验一致性,也将直接转化为成本控制力,从而加速其在辅助智能驾驶市场的快速突围。
从汽车智驾到通用计算
从市场份额看,地平线已构建起明显优势:根据其2025年上半年财报,该公司在中国基础辅助驾驶前视一体机市场的市占率为45.8%,自主品牌整体辅助驾驶方案市占率32.4%,均处于标杆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地平线的野心不止于汽车领域。余凯在多个场合提及,机器人是比汽车大10倍的赛道,而自动驾驶只是“机器人计算”的一个垂类应用,目前地平线已开始为多家机器人企业提供技术赋能。这种跨赛道布局,试图将BPU计算架构的技术积累转化为更广阔的增长空间。
但眼前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尽管地平线强调“全维利他”,但其同时布局芯片、软件、系统全栈能力,难免引发合作伙伴对数据主权与技术依赖的顾虑。例如,车企在基于HSD二次开发时,能否掌握核心数据迭代权?地平线对此回应称,其合作模式支持合作伙伴“想怎么改就怎么改”,但未透露具体数据共享机制。
从芯片出货千万到系统量产落地,地平线试图证明其不仅是硬件供应商,更是智能驾驶生态的构建者。但“平民化智驾”能否复制手机行业的“4G时刻”,仍需通过成本控制、用户体验、全球化适配的三重考验。正如余凯所言:“最难的路就是最快的路”,这条路的终点,将是技术普惠与商业可持续性的平衡。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胡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