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现代物流报记者 贾奥胜
10月19日,安世半导体中国公司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安世中国致全体员工》的公开信。信中强调,安世国内公司是运营扎根中国、战略放眼全球的中国企业,必须遵守中国法律、合法合规运营。在任何时候,安世国内公司都是独立经营、决策的中国企业。
(图源:安世半导体官网)
据路透社报道,荷兰经济事务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于当地时间10月19日在一档电视访谈节目中表示,荷兰外交部门已启动高层斡旋机制,其本人计划在数日内与中方主管官员会晤,称该事件“已上升至最高层级讨论”。
精心策划的“强制接管”闹剧
9月30日,荷兰政府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以“国家安全”为借口,悍然发布全球禁令,冻结中国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的全球资产,并启动程序罢免中方管理团队。
安世半导体在全球车规级功率器件领域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工业控制等关键领域,客户涵盖了博世、比亚迪、西门子等国际行业巨头。
2024年12月,美国毫无根据地将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妄图以此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2025年9月,美国商务部更是变本加厉,出台“穿透规则”,将管制范围扩大至被制裁企业持股50%以上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因此被直接卡住脖子,无法从美国采购关键设备与技术。
10月7日,荷兰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作出荒谬裁决:暂停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的董事职务,任命外籍高管接管公司,并冻结其全球资产。
面对美荷的无理行径,中方迅速作出强硬回应。中国商务部与外交部连续发声,义正言辞地指出荷兰此举“泛化国家安全概念,违反契约精神”,并明确表示将采取必要措施维护企业权益。
10月12日,闻泰科技发布声明称已启动法律与外交救济程序,并呼吁国际社会共同抵制这种恶劣的政治干预行为。
全球汽车产业链承压
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最大的车规级二极管和晶体管供应商,小信号二极管和晶体管出货量全球第一,逻辑芯片市场份额全球第二,在汽车功率半导体领域更是占据关键地位。此次其全球运营瘫痪,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在汽车产业引发了连锁冲击。
(图源:安世半导体官网)
欧洲车企首当其冲。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ACEA)发出严厉警告,若安世半导体芯片供应中断超过一个月,欧洲车企将面临零部件短缺的困境,生产线可能全面停摆。
德国大众、宝马等企业虽然已启动应急方案,但新供应商认证需要数月时间,而库存仅能维持数周,形势岌岌可危。美国汽车创新联盟(AAI)也表示担忧,芯片断供可能波及全球汽车生产,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损失”。
为了反制荷兰的错误行动,中国商务部于10月4日宣布对安世半导体实施出口管制,禁止其从中国出口汽车功率半导体及工业级MOSFET芯片。此外,中国还升级了稀土出口管制,增加了对部分稀土和超硬材料物项及设备的出口管制,同时调整了最低含量等技术要求。
安世半导体在德国、英国的制造基地与中国封装产能深度绑定,其失控导致全球车规芯片供应链出现“断点”。
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面对美荷的无理打压和全球汽车链的断供危机,中方立场坚定,明确表态反对政治操弄,捍卫合法权益。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指出,荷兰行动是“美穿透规则损害中企权益的铁证”,美方滥用出口管制、胁迫盟友的行为“严重破坏国际经贸秩序”。外交部也强调,任何将经贸问题政治化的行径都不会得逞,中方将坚定维护全球产业链稳定。
(图源:新华网)
闻泰科技表示将“打通国内供应链”,计划将国内产能占比提升至80%,并依托东莞、上海等地的制造基地维持生产。同时,公司还启动了员工持股计划,稳定投资者信心。
此次事件也倒逼中国半导体产业加速自主创新。10月,国产EDA软件企业新凯来发布两款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设计工具,标志着中国在芯片设计底层技术上取得突破。
此外,中芯国际14纳米工艺良率提升至95%,为车规芯片国产化提供了有力支撑。这些技术突破不仅增强了中国半导体产业的自主可控能力,也为全球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环球网10月21日报道,从长期战略来看,商务部研究院专家周密指出,事件凸显全球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中国需进一步强化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双循环”供应链体系。同时,要通过国际规则博弈,遏制美西方“长臂管辖”的滥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和国际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