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你有没发现,今年新推出的中大型SUV/大型SUV(以下简称为“大车”)呈爆发式增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市的全新 “大车” 就多达 17 款,接下来,还有4款全新的大型SUV将要上市,分别为岚图泰山、奇瑞风云T11、腾势N8L和智己LS9。如此密集的新品投放节奏,在燃油车时代,是从未有过的景象。
回顾燃油车时代,中大型SUV/大型SUV始终处于市场“金字塔尖”,不仅新品更新频次极低,更长期被豪华品牌垄断。当时能开上这类车的人,往往会被贴上 “有钱人” 的标签,主要是大车不仅价格贵,而且油耗还特别高,身上没点钱,是真心养不起。比如宝马X5,WLTC综合油耗最低为8.7L/100km;即便是非豪华阵营的长城H5,WLTC综合油耗最低也要9L/100km,足见燃油大车的用车成本门槛。
如今“大车”市场的爆发,本质上是电动化技术的成熟,传统“大车”的油耗痛点已被化解。即便2 吨多的 “大块头”,增程、插混技术能让其匮电油耗控制在6-8L。例如,领克900 的百公里匮电油耗最高为7.29L;问界M8增程版百公里匮电油耗只有6.6L。这种“大空间+低能耗”的组合,让大车从“小众奢侈品”转变为“家庭刚需品”。
即使这样,但现实是,“大车”的市场体量依旧有限。根据乘联会数据,2022年到2025年1-8月,30万元以上车型的市场占比始终徘徊在14%以下,今年1-8月,该价格区间车型累计销量更是同比下降了4.8%。深究背后原因,其实不少用户仍认为,“大车” 在日常用车场景中,依旧存在诸多不便之处。
前段时间我也萌生了要买大车的想法,家里有六口人,每次全家人出行的时候,要不一起坐公共交通,要不有人要打车,非常不方便。可当我和老公商量时,却遭到了他的反对,他提到,全家人一起出行的场景其实并不多,一年下来也就三四次,大部分时间这款车都是他一个人上下班用,一个人开着超 5 米长的车,不仅操控起来不够灵活,心理上也有种 “资源浪费” 的感觉。更关键的是停车麻烦,他公司的停车位本来就紧张,标准车位对于大车来说几乎是 “卡着边停放”了。
像我家这样的纠结并非个例,很多家庭在考虑大车时,都会陷入 “刚需场景有限,日常使用不便” 的矛盾中。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购车决策需要兼顾多种场景,而大车在满足特定需求的同时,也牺牲了部分日常使用的便利性,这也直接限制了其市场体量的进一步扩大。
然而,在市场体量有限的情况下,车企为何还热衷推“大车”?最重要的是因为在极卷的价格战中,大车仍能保持一定利润空间。以乐道L90为例,一款超5米的车长,超3米的轴距,还配有冰箱、彩电、大沙发,以及各种先进的技术,包括900V高压架构、电池包轻量化技术等,结果电池租用方案才售17.98万元起。对此,蔚来李斌回答是:“肯定还是有毛利的,我们现在算账算得都挺精细的。大家感觉(L90)非常有竞争力,用料也很足,因为我们把钱都花在用户身上。”
但随着越来越多车企涌入,“大车”市场的竞争也逐渐白热化,原本可观的利润空间将被快速压缩。此外,消费者的需求也在逐渐理性,当 “大空间” 不再是稀缺优势,更多人会回归到对实用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综合考量,“大车”面临的挑战也会越来越大。(文|鹿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