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债200亿、停产近两年的威马汽车,在2025年秋天突然迎来转机。新投资人深圳翔飞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发布《威马汽车复工复产白皮书》,宣布9月重启温州生产基地的EX5和E5车型量产,并承诺逐步解决供应商欠款和车主服务问题。这一消息迅速引发行业关注,毕竟在新能源汽车竞争白热化的当下,一家破产车企的“复活”之路充满挑战与机遇。
根据白皮书披露的信息,深圳翔飞已组建143人核心团队,计划扩招至400人,正在推进设备升级和供应链恢复。目前已有超过80%的供应商重新签约,部分生产线开始试运行。对于被拖欠货款多年的供应商来说,深圳翔飞承诺在法院批准重整计划后按比例清偿债务,这让他们看到了希望。一位零部件企业负责人表示,虽然具体方案还在协商,但至少有了明确的解决路径。
车主的诉求更为直接。威马汽车APP自破产后一直处于瘫痪状态,远程控制、空调预启动等功能无法使用。在江苏从事物流行业的车主王先生坦言,夏天开车前总要忍受车内高温,希望车机系统尽快恢复。对此,威马内部人员回应,正在与软件服务商洽谈,预计10月可恢复APP功能。此外,针对配件断供问题,由于原有车型仍在生产,相关配件有望逐步恢复供应。
温州生产基地的复工准备正在紧张进行。当地政府组建工作专班,协调设备检测和供应链资源对接。温州市特种设备检测科学研究院对压力管道、压力容器等进行了全面检测,确保符合安全生产标准。目前工厂已下线二十余辆试制车,另有四百余辆处于待下线状态,为9月复产奠定了基础。
深圳翔飞的背景成为市场关注焦点。企查查信息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23年9月,法定代表人黄晶同时担任董事兼总经理。股权穿透后,深圳翔飞与宝能集团关联密切。宝能汽车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已抽调部分工程和行政人员支持威马复产,但深圳翔飞强调自身是独立运营主体,与宝能汽车是合作关系。这种安排既借助了宝能的供应链资源,又避免了宝能自身债务问题对威马重整的直接影响。
威马汽车曾是中国造车新势力的重要一员,2019年凭借EX5车型夺得新势力单车销量冠军,2020年累计销量达2.25万辆。在成立的七年里,威马累计完成12轮融资,总额达350亿元,投资方包括上海国资投资平台、上汽集团、百度、红杉中国等知名机构。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和资金链问题,威马于2023年10月申请破产重整。
深圳翔飞为威马制定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2025-2026年为复兴阶段,实现年产销1-2万辆;2027-2028年进入发展阶段,年销量目标25-40万台;到2030年,力争年产销100万辆。这一目标引发不同反应。支持者认为,威马需要宏大目标重振信心,且东南亚市场仍有空间;质疑者指出,新能源市场今非昔比,头部企业年销量已突破50万辆,威马复产的EX5和E5车型在产品力上需要快速提升。
上海和温州市政府在政策与融资方面提供支持,帮助解决设备升级、供应链恢复及运营扩展的资金需求。这种“地方政府+产业资本”的救援模式,为困境车企重整提供了新思路。温州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正协助对接本地金融机构,为威马复工复产提供融资支持。
新能源汽车行业专家指出,威马“复活”面临三大考验:一是供应链全面恢复的难度,二是市场竞争格局巨变的挑战,三是用户信心重建的漫长过程。但另一方面,威马拥有的生产资质和现有产能是稀缺资源,如果能有效盘活,仍有市场机会。
欢迎评论、转发~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