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元证券发布的《智能驾驶深度报告:世界模型与VLA技术路线并行发展》,系统剖析了全球智能驾驶行业的发展现状、核心技术演进及产业链机遇,明确了两大技术路线并行推进的行业格局,为把握产业趋势提供了关键参考。
行业整体呈现加速渗透与规模扩张的双重特征。中国作为全球智能驾驶发展的核心引擎,新能源汽车销量与智能驾驶功能形成协同增长闭环,2025年上半年L2级别智能驾驶功能渗透率已攀升至65%。市场规模持续扩容,2024年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规模达11082亿元,同比增长34%,预计2030年将突破5万亿元。产业生态围绕“联网—感知—执行—决策”四大模块构建,相关企业数量超7000家,覆盖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创新活力持续迸发。政策层面,各国密集出台支持政策,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技术路线图2.0》、美国《自动驾驶法案》等为行业发展奠定制度基础,推动技术从研发向商业化落地加速过渡。
技术领域形成世界模型与VLA并行发展的核心格局,引领智能驾驶从“被动应对”向“主动认知”跨越。VLA技术通过深度耦合视觉、语言与动作三大模态,以单一骨干网络实现“看—懂—做”的闭环推理,无需依赖复杂多模块链路,显著提升决策效率与场景泛化能力。谷歌DeepMind的RT-2模型成为技术里程碑,国内头部企业加速布局,未来将聚焦模型轻量化适配车端算力,凭借“高性能摄像头+中高算力平台”的组合降低上车成本,推动城市级高阶智驾普及。世界模型则绕过语言中间层,直接输入3D高斯表征等空间数据,通过“云端世界引擎+车端世界行为模型”结构实现交通物理规律推演,具备主动应对未知场景的能力。蔚来等车企率先落地该方案,依托虚拟仿真与强化学习,在长尾场景处理和算法自进化上形成优势,对硬件的需求转向“结构化优化”,需高精度激光雷达与云端超算协同支撑。
产业链各环节迎来结构性机遇,头部企业竞争优势凸显。感知层中,激光雷达与纯视觉方案共振发展,激光雷达因安全冗余需求在高阶场景加速渗透,速腾聚创、禾赛科技等企业受益;纯视觉方案凭借成本优势在中低端市场普及,舜宇智领、韦尔股份等供应商具备竞争力。决策层方面,域控领域的Tier0.5合作模式成为趋势,德赛西威等企业深度绑定主机厂;高算力芯片需求激增,地平线、黑芝麻智能等企业有望抢占市场份额。执行层线控底盘产业化加速,伯特利等本土供应商市场份额快速提升。车企层面,理想、小鹏、赛力斯等率先完成端到端技术布局与数据闭环积累,在城市NOA落地等关键领域形成先发优势,有望通过技术领先转化为产品竞争力。
报告建议重点关注三大投资方向:一是在世界模型与VLA技术路线上布局领先的车企;二是感知层的激光雷达与摄像头核心供应商;三是决策层的域控企业与高算力芯片厂商。同时提示技术迭代不及预期、法规责任认定模糊、数据安全风险等行业挑战。总体而言,智能驾驶行业已进入技术分化与商业化落地的关键期,双技术路线的持续演进与产业链协同创新,将推动行业向更高质量、更广泛普及的方向迈进。
免责声明:我们尊重知识产权、数据隐私,只做内容的收集、整理及分享,报告内容来源于网络,报告版权归原撰写发布机构所有,通过公开合法渠道获得,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如对报告内容存疑,请与撰写、发布机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