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9日消息(记者 费权)雨丝漫过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的黛瓦飞檐,滴落在门前蜿蜒的水道中,泛起细密涟漪。9日上午,枕水厅内已座无虚席,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网络法治论坛在此启幕。
作为峰会24个分论坛之一,这场以“建构人工智能良法善治共识”为主题的论坛,吸引70余位中外政产学研嘉宾齐聚,近两小时的思想碰撞,与窗外流水潺潺、雨打廊檐的节奏相映成趣。
锚定发展与安全的平衡之舵
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郭雳主持论坛开篇,逐一介绍国家网信办、司法部、浙江省等与会嘉宾。雨雾中,会展中心的玻璃幕墙倒映着水乡屋舍,恰如治理议题中科技与人文的交融。
国家网信办、司法部负责人在致辞环节强调,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核心驱动力,在重塑产业形态、赋能千行百业的同时,也潜藏着数据泄露、算法偏见、技术滥用等风险,“统筹发展和安全”是贯穿治理的主线。浙江省副省长杨青玖则代表东道主,感谢各方齐聚乌镇,提及浙江为峰会提供的保障服务,彰显地方对数字治理的重视。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张锦院士的致辞,更添学术深度。他细数北大在人工智能与法治领域的探索,2022年将“数智化+”纳入校级交叉学科平台,2025年成立跨学科人工智能发展委员会,依托数字法治研究中心提出系列原创性思想。“推动‘智’与‘治’相互赋能,实现‘向新’与‘向善’统一,是中国式现代化的课题,更是全球共同愿景。”这番论述与厅外雨润万物的景象呼应,勾勒出治理的包容底色。
多维视角勾勒治理全景图
主旨演讲环节,北京大学数字法治研究中心主任王锡锌接过主持棒,以“人工智能治理的法治理论与实践”串联八位中外专家的分享。七分钟限时发言中,思想的交锋与雨丝的飘落同步交织。
从司法实践到产业实践,视角不断切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朱雅频以《深化网络治理检察行动 融入人工智能治理法治实践》为题,分享检察机关参与AI治理的创新经验;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则从产业端出发,阐述《良法善治:让科技真正转化为社会福祉》,强调企业在合规与创新中的担当。
理论探索与国际视野交织。上海交通大学季卫东教授解析“加速主义与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国方案”,深挖治理范式的底层逻辑;澳门大学於兴中教授聚焦“数字素养”,呼吁重视这一被忽视的AI治理关键环节;美国华盛顿大学康涵真教授点赞中国经验的世界意义,认为其为全球治理提供新参考。
司法一线与国际合规的思考同样深刻。北京互联网法院朱阁庭长以《以裁判树规则、促治理、助发展》为题,分享AI相关案件审判的实践智慧;英国伦敦大学迈克尔·威尔教授直面“预防AI犯罪性滥用”的全球挑战;北京大学国际法学院副教授吉拉德·阿贝里则围绕“监管与AI正当性”,探讨如何通过规则保障技术向善。
八位嘉宾的观点如同多棱镜,在雨光映照下,折射出 AI 治理的丰富维度。腾讯集团高级副总裁郭凯天从产业端出发,强调企业在合规与创新中的担当,其“良法善治让科技转化为社会福祉”的论述,与窗外流水滋养水乡的图景形成隐喻。
直面共同挑战,共探合作路径
“人工智能治理与人类共同命运”——当这一议题在圆桌研讨环节被提出,北京大学法学院戴昕教授主持下的对话,瞬间触及全球治理的核心痛点。德国EBS法学院佟天佑教授率先发声,指出欧洲正面临数字自主权、公共话语受AI影响、生产力收益分配不均三大挑战,“这些不是欧洲独有的,而是全球共同的困境”。
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公法与政治学讲师伊丽莎白·帕尔从中小国家视角补充,提及奥地利因人口规模小,在AI本土数据训练、全球话语权上存在局限,却与中国等国共享“理解AI系统、向公众科普”的核心需求。耶鲁大学蔡中曾中国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陆凯则结合美国联邦制与普通法传统,指出其治理的独特性,却也认同“技术分布式发展带来的挑战具有普遍性”。
中方企业代表的发言更显务实。联想集团副总裁高唤栋、腾讯公司公共事务副总裁韩开创一致认为,隐私安全、模型可解释性是中外企业的共同关切;韩开创用“共同建造AI巨轮”作喻,提出通过ISO/IEC国际标准制定、开源社区协作等方式,中外企业完全能突破地缘隔阂,实现有效合作。谈及中国经验,韩开创将其概括为“红绿灯系统”:既设“红灯”划安全底线,又开“绿灯”促创新探索,这种“敏捷治理”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实用参考。
在“近期行动倡议”环节,韩开创提出的“建立AI生成内容全球互操作数字标识标准”引发共鸣——通过追溯内容来源、验证真实性,为信息时代守护“事实与真相”,成为全场共识。
让共识化作前行的力量
雨雾渐浓,郭雳的闭幕总结在淅沥雨声中凝练出论坛成果。理论与实践的深度交融,为AI法治筑牢智识根基;中外观点的碰撞激荡,照见全球对智能时代治理的共同期盼;国际合作的价值,恰似秋雨包容各方、汇聚众力的特质,成为良法善治的不可或缺底色。
掌声与雨声、桨声交织共鸣,为这场思想盛会画上句号。秋雨如丝,浸润着乌镇的每一寸土地,也浸润着跨越国界的治理共识;流水潺潺,承载着水乡的千年底蕴,也承载着AI善治的未来愿景。这场始于乌镇的论道,如同雨入江河,将“发展与安全并重、合作与创新同行”的理念顺着水系蔓延,流向更广阔的全球数字治理舞台。
这份凝聚着各国智慧的合作共识,终将打破壁垒、凝聚合力;这份对AI治理的执着追求,终将攻克难关、破解难题。在人类迈向智能时代的征程中,乌镇的雨与水所象征的包容与坚韧,必将浇灌出“向善而行”的硕果,让AI治理的道路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