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网联汽车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决胜产业未来发展的关键支点。
10月24日,中汽中心智能网联科技创新基地开工活动在天津举办。这不仅标志着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全价值链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迈出关键一步,而且对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中汽中心党委书记、董事长安铁成,天津市东丽区委书记贾堤,区委副书记、区长李春,副区长李全利,天津市工信局二级巡视员孙建国,中汽中心集团领导王晓杉、周华、张嘉禾出席活动。来自项目建设各参与单位代表100余人参加活动。
打造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
加强智能网联科技创新基地建设,不仅是众望所归,而且意义不凡。
安铁成指出,智能网联科技创新基地的正式开工,是中汽中心衔接“十四五”、落地“十五五”智能网联领域布局的关键行动。基地将聚焦“全价值链技术创新”,打造集标准与政策研究、技术研发、测试验证、监管支撑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依托京津冀区域协同战略优势,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李春表示,中汽中心智能网联科技创新基地落地东丽,是政企双方深度合作的重要成果,对加快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创新发展新引擎具有关键作用。期待双方继续携手并进,共同推动东丽区汽车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活动现场,中汽中心集团有关领导以及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代表等各方先后发言,表示将密切协同相互配合,科学制定设计及施工方案,严把工程质量关与安全关,确保项目如期优质完工。
破解产业技术瓶颈的“策源地”
此次开工建设的智能网联科技创新基地,是我国首个覆盖智能网联汽车全价值链技术创新的综合性基地。
“该基地将成为破解产业技术瓶颈的‘策源地’。”中汽中心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周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基地将围绕产业发展实际需求,聚焦全价值链技术创新生态构建,规划建设覆盖智能驾驶、智能座舱、信息安全、车联网、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的36个先进试验室集群,打造相关业务于一体的国家级平台,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供坚实支撑,为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据了解,智能网联科技创新基地总投资近20亿元,整体占地达140余亩,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项目建设将严格遵循“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滚动投入”的原则,分两期建设。一期将重点聚焦建设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网联与架构、信息安全四大领域先进测试能力集群,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测试技术领域全覆盖,快速填补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全价值链科技创新基础设施领域的空白。二期将围绕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国家战略性新兴领域及未来产业方向,进一步构建多元化的科技创新集群,为前沿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按照规划,新基地将重点建设“驾、舱、网、信”四大领域先进测试能力集群,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测试技术领域全覆盖。具体来看,智能驾驶方向,以“封闭场地+公开道路+仿真测试”三大支柱为核心,建立覆盖主动安全、驾驶辅助、自动驾驶全领域的世界一流智驾评价体系。智能座舱方向,建设全球首个覆盖视、听、触、生、光“五感一体”的座舱综合技术服务试验室群,开发多维度座舱测试评价体系,构建智能座舱全栈式服务能力。网联架构方向,自主研制全球首个汽车通信性能紧缩场测试系统,建立新型电气架构全域功能安全保障能力,实现“车、路、云、网”一体化服务。信息安全方向,依托国家车联网产品权威漏洞平台,构建涵盖工具研发、合规检测、出口认证、在用监管的汽车全生命周期信息安全综合服务体系。
同时,中汽中心的卓越实力也为智能网联科技创新提供了坚实保障。至今,中汽中心已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深厚的技术经验与专业能力。承担汽标委秘书处职能,对内负责全国汽车行业标准与技术法规归口管理,对外协助政府参与联合国、ISO/IEC层面国际汽车标准法规协调;拥有国内首个汽车行业漏洞数据库(CAVD),支撑主管部门开展安全漏洞管理;在江苏盐城建立气象模拟平台,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极限环境性能评价等。
在大家所关心的智能网联科技创新基地建设进度方面,周华告诉记者,该基地预计于2026年底完成主体结构封顶,预计2027年年中达到竣工验收条件,2028年正式投入使用。
未来,智能网联科技创新基地将依托多方面协同优势,突破一批智能网联核心技术瓶颈,推动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助力我国从“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并将进一步强化中汽中心的全球服务能力,在持续支撑中国汽车品牌国际化进程的同时,为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