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平台上,关于”工厂游“话题热度已经冲到将近40万。
小米汽车工厂参观名额,在二手平台甚至被炒至2000元一张,可谓一票难求。曾经机器轰鸣的工厂车间,如今成了朋友圈里的打卡圣地,工业旅游这股风,真是越刮越猛了。
01 从生产线到风景线,工厂游怎么火的?
某旅游平台的数据显示,航空、汽车这类工业旅游项目特别受欢迎,一些知名工厂的预约名额经常一放出来就“秒没”。
制造业越发达的地方,工厂游就越火热。长三角、京津冀等地推出了各种参观线路,中西部也凭借自己的特色紧跟上来。要知道,全球的工业旅游能占到旅游总收入的10%到15%,而在中国,这才占5%,市场潜力大着呢!
02 它到底有什么魅力?
说到底,工厂游能吸引人,靠的是它的“真内容”和“沉浸感”。当大众厌倦了千篇一律的网红打卡地,就开始追求新鲜感和体验感。
在智能工厂里,机械臂挥舞、数据实时跳动,这些科技感十足的氛围,谁不好奇。像食品、化妆品等贴近生活的项目,大家更感兴趣了,谁不想知道自己每天吃的东西、用的物品是如何生产的?
互动体验是工厂游的精髓。要说做得好的例子,青岛啤酒博物馆必须拥有姓名。
它不仅让你参观生产线,还设计了很多互动环节。不仅能够在游玩中了解啤酒文化,最后还可以得到原浆啤酒两杯,光是这个,就让一大堆酒蒙子念念不忘。
03 这是一种双赢
对消费者来说,工厂游满足的是那份实实在在的“亲眼所见”的放心。一家螺蛳粉企业负责人坦言,开放工厂就是为了让消费者亲眼看到严格的生产检测流程,“用透明打消大家的顾虑”。
信任一旦建立,品牌形象就稳了。
就像前面提到的青岛啤酒博物馆,光是2025年春节那几天,博物馆的营收就接近400万元。既能赚钱,又有文旅融合带来的传播效果,可比单纯投广告值多了。
04 创新玩法:从“看”到“参与”
现在的“工厂游”,早就不只是隔着玻璃看生产那么简单了。越来越多企业开始创新,让游客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
比如在成都东动车运用车间,被大家称为“高铁梦工厂”,游客不仅可以走进总装车间,亲眼见证“复兴号”如何组装而成,还能进入模拟驾驶舱,体验一把当高铁司机的感觉。从转向架到车头设计,每个环节都有讲解,甚至能亲手参与部件拼装互动,真正把硬工业变成了软体验。
“工厂游+”的模式也越来越多样。它开始和观光、商务、研学、会展等等多种业态融合,开设相关研学课程,办设计展、文化沙龙……各种新玩法还在不断涌现。
所以,下次周末约朋友,不妨说一句:“走,去工厂逛逛!”
声明:本文部分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小红书截图,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