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荷兰安世半导体总部的高管们可能都被吓了一跳。就在前一天,他们还在向欧盟夸口,说自己能轻松控制中国工厂,结果第二天突然传来消息:安世中国宣布恢复供货,而且只向国内客户供应,且结算货币必须改为人民币,美元结算不再有效。这一举动无疑给荷兰总部浇了一盆冷水,也打破了荷兰政府想要“掌控”安世中国的美梦。
事情得追溯到一个月前,荷兰当时的态度颇为嚣张。9月30日,荷兰政府突然引用了一项上世纪70年代冷战时期的法律《对外经济关系法》,宣称要“接管”安世半导体,理由是“防止技术外流”。接着,荷兰方面私下告诉欧洲客户称中国工厂生产的芯片质量不合格,并要求对方听命于荷兰总部。这个消息一出,国内汽车行业立刻掀起了轩然大波,一些企业甚至因为停产一天损失了上千万。
荷兰本以为这招能够逼迫中国工厂屈服,没想到反而被中国方面出奇制胜。10月4日,中国商务部对安世中国实施了出口限制,等于直接封堵了荷兰将中国生产的芯片运往欧洲的通道。到了10月18日,安世中国更是强硬回应,明确表示“生产安排和员工薪资完全由我们自主决定”。就在大家还在关注荷兰的“控制权计划”时,10月23日的供货恢复和人民币结算的决策,完全打乱了荷兰的节奏。
之前,安世半导体依赖美元结算,荷兰总部认为可以通过资金控制卡住中国工厂的脖子。然而,当中国工厂改为人民币结算,实际上把财务控制权重新掌握在了中国手中。更重要的是,美元结算容易受到西方制裁的影响,去年就有同行因美元账户被冻结而遭遇麻烦,而人民币结算则完全没有这种风险。
这一变化不仅是为了自保,更是给荷兰政府出了一道难题。安世的七成以上产品在中国东莞的工厂进行封测,国内市场采用人民币结算形成了一个闭环,荷兰总部即使想使坏,也无法影响国内的生产。荷兰这时无计可施,假如真的将此事诉诸法庭,就会暴露其借质量问题控制中国工厂的真实意图,欧洲车企肯定会反对。
此外,欧盟也开始对荷兰施加压力,欧洲车企一旦停产,荷兰将面临巨大的责任。荷兰若不识趣地放下控制欲,继续对抗,中国国内的替代生产能力崛起后,他们将彻底失去话语权。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安世中国已经扩充了东莞工厂的生产线,并采取三班倒模式,确保订单不受影响。即便与荷兰闹僵,中国的供应链也能保持稳定。
荷兰当初想通过控制权的手段,迫使中国工厂屈服,却反而激发了中国工厂的独立性。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市场,这才是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的真正底气。人民币结算并非“刁难”,而是将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这场反击为荷兰敲响了警钟,也给那些妄图卡住中国产业链喉咙的国家上了一课。如果荷兰真想解决问题,就得放下对“控制权”的执念,与中国坐下来好好谈判;如果继续硬扛,最终吃亏的将是荷兰自己以及那些依赖供应的欧洲车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