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告上的红色数字,不只是业绩的下滑,更是行业剧烈洗牌的信号。
广汽集团在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中披露的亏损数字令人震惊——单季净亏损17.74亿元,前三季度累计亏损已达43.12亿元,利润同比暴跌3691.33%。 这家曾经的汽车行业领头羊,如今创下了十年来的利润新低。
不仅广汽,10月24日晚间发布的业绩报告中,共有38家公司利润降幅超过100%,阿尔特利润降幅甚至高达12246%,信隆健康、迅捷兴等企业利润降幅也均超过1000%。 A股市场正在经历一场业绩雷暴的洗礼。
阿尔特这家汽车开发设计公司出现了一个诡异的现象:营收增长19.30%至7.36亿,利润却暴跌12246.62%,净亏损1.51亿。
这意味着在营收增长的同时,利润却大幅下滑,显示出行业困境已从整车企业向上游产业链蔓延。
从规模上看,大型国企与小市值民营企业共同陷入困境。 既有广汽集团这样营收超过600亿的行业巨头,也有众多营收不足10亿的中小企业。 从行业分布分析,暴雷企业集中在汽车、医药、石化、消费等领域。 这些行业普遍面临需求减弱与竞争加剧的双重挤压。
细看这些企业的业绩变化,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点:收入端增长乏力甚至下滑,成本端持续高企,导致利润空间被严重挤压。 在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企业盈利能力正在经受严峻考验。
广汽集团的业绩“雪崩”并非孤立事件,而是整个汽车行业深度调整的缩影。 2025年前三季度,广汽集团累计销量仅为118.37万辆,同比下降11.34%。
曾经贡献超70%利润的合资板块已经动摇,2024年广本、广丰收入同比分别下降27.03%和28.34%。
更深层次的问题在于,汽车行业的“价格战”已经持续近900天。 比亚迪在2025年5月再次掀起降价潮,针对王朝网、海洋网的22款智驾车型推出限时优惠,最高优惠达5.3万元。 比如,海豹07 DM-i 智驾版从15.58万元降至10.28万元,王朝网车型最低起售价降至6.38万元。
“当一辆22万元的车突然降价10万元,消费者是否想过背后的质量隐患? ”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曾发出这样的警示。 恶性价格战不仅挤压利润,更可能埋下质量隐患。
行业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汽车行业利润率已降至3.9%,低于下游工业企业平均水平。 在销量增长的表象下,整个行业正陷入“增量不增收”的结构性危机。
医药行业同样面临严峻挑战,太极集团前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69.56%,延续了上半年的下滑趋势。
医药行业的困境主要来自政策调整与渠道库存压力。 太极集团将业绩疲软归因于“相关政策影响及部分产品社会库存持续消化”,这一解释与2024年净利润下滑时的口径基本一致。
明星产品增长乏力是太极集团面临的突出问题。 以藿香正气口服液为例,2024年其主力规格销量同比下滑35.34%。 曾经历快速增长期的明星产品,如今面临销售疲软的压力。
销售费用居高不下是医药行业的通病。 2024年,太极集团销售费用虽收缩37.09%,仍高达32.87亿元,约为研发支出的12倍。 这种重营销轻研发的模式在政策调整下面临严峻挑战。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