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们,保时捷最近这消息估计不少人看着懵了——以前那可是加价都得排队抢的主儿,现在突然说一个季度就亏了80亿,前三季度利润直接跌没了99%,这落差也太大了。咱做了20年财经,见惯了巨头起伏,但保时捷这波操作里藏着的门道,不管是看行业还是做投资都得琢磨琢磨。
咱先说说这亏损咋来的。表面看是花钱的地方太多,又是推迟电动车、延长燃油车生命周期,又是终止自己造电池的计划,光这些重组花销就有224亿人民币,再加上美国关税要亏掉58亿,这钱流水似的出去。但根子上啊,是保时捷踩了豪华车转型的大坑。
以前大家买保时捷图的是品牌光环,可现在不一样了。它押宝的电动化走得磕磕绊绊,自家纯电车被吐槽“百万级老年机”,销量跌得厉害,想自己造电池又发现没规模、不赚钱,只能半途叫停。更关键的是中国市场这块肥肉丢了不少,以前每三辆保时捷就有一辆卖中国,现在销量直接跌了28%,毕竟国产新势力用更便宜的价格做了更智能的车,消费者可不傻。
从投资角度看,这事儿给咱提了个醒:别迷信老品牌的“光环”。保时捷的问题就是既没踩准电动化的真节奏,又丢了自己的核心优势,既想保燃油车的利润,又想抢电动车的市场,结果两边都没抓住。
说到底,不管是车企还是投资,真本事才是硬道理。以前靠品牌就能躺赚的日子早过了,现在得真能解决用户需求、有实打实的技术壁垒才行。这波保时捷的阵痛,其实也是整个豪华车行业的缩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