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之家的准冬测结果一出来,车圈讨论度直接拉满。小米YU7在和特斯拉Model Y、理想i6的对决中,硬生生拿下续航里程和达成率双第一,实测687公里的成绩,比Model Y多出200多公里,连测试员都被它“熬”到凌晨才跑完,难怪网友调侃“测小米得加班”。
有争议很正常,毕竟现在车圈节奏快,所以我特意去扒了测试细节。这次测试是在北京3-13℃的五环通勤场景,车上坐了3个成年人,空调开23℃自动风,全程用最节能模式跑。更关键的是,YU7的平均时速46.5km/h,比另外两辆车的40.9km/h快不少,在更费电的行驶状态下还能领先,这就不是单纯堆电池能解释的了。
说到电池,确实有人说YU7是靠大电池赢的,但83.6%的续航达成率骗不了人。要知道去年SU7就拿过冬测第一,今年YU7延续优势,说明小米的电控和热管理技术是真有积累的。当然得客观说,Model Y 14.96kWh/100km的电耗还是更低,不同技术路线各有侧重,这点没必要回避。
比测试成绩更让人意外的是小米随后推出的购置税兜底政策。凡是11月底前锁单、因厂商原因2026年交付的车主,SU7、YU7、SU7 Ultra全系都能享补贴,算下来得掏20多亿真金白银。这时候小米其实不缺订单,9月销量刚破4万,全年35万辆的目标都很有戏,按常理完全可以收紧优惠冲利润,反而让利消费者,这波操作确实圈粉。
冬季续航测试就像一场“开卷考试”,它能直观反映车企在三电系统上的基本功。现在北方已经陆续入冬,接下来还会有更多低温测试数据出来。对真正想买车的用户来说,这些实测数据比什么广告都管用。
网上自然有不同声音,有人调侃雷军转发成绩时被问“有没有小字”,他用8个doge表情包回应,也算坦然。但真实车主群里基本是一片好评,毕竟对消费者来说,实打实的续航和真金白银的补贴比什么都重要。这种时候把钱花在用户身上,而不是搞媒体公关,反而更能攒下好口碑。
其实车圈拼到最后,拼的还是产品力和用户信任。小米用连续两年的冬测第一证明了自己的技术实力,又用购置税兜底展现了诚意,已经站稳了脚跟。
当然短板也明显,现在最关键的就是提升产能、做好交付服务,毕竟订单排到明年的情况下,把车及时交到用户手上,才能让好口碑转化为长久的销量。对普通消费者来说,市场里多些这样靠实力说话、用诚意换信任的车企,终究是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