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汽车报
据路透社10月21日报道,通用汽车宣布将其2025年度调整后营业利润预测从原先区间约100亿-125亿美元提高至120亿-130亿美元,同时将其全年的关税预计支出下调至35亿-45亿美元。
受此消息推动,股价当日大涨超14%,引发近年罕见的强劲市场反应。截至10月24日收盘,通用汽车的股价相比10月20日的收盘价上涨了20%。《金融时报》指出,这一次,不仅是业绩超预期的简单故事,更是关税政策、产品结构、电动车战略、零部件供应链、底盘制造布局等多重维度交错的复杂博弈。
通用汽车如今站在一个可能“止跌反弹”的转折点上:它是否能借助政策风向与成本红利恢复盈利增长?抑或只是暂获喘息,而长周期挑战仍将如影随形?
关税松绑给予喘息空间
根据报道,通用汽车此次上涨的主因是其关税成本预期的下调。此前,通用汽车曾预计因美国政府对汽车及零部件进口加征关税,其全年利润将受损约40亿–50亿美元。
美联社的报道显示,随着美国政府宣布延长对美国装配车辆的零部件税收返还(最高3.75%内)至2030年,并在进口关税、零部件“叠加征税”方面释放缓解信号,通用汽车将其关税支出预估下调至35亿-45亿美元。
为什么这对通用汽车意义重大?首先,进口关税直接侵蚀其北美业务利润,因因为通用汽车在美国销售的许多车型依赖墨西哥、韩国等地组装后进口,关税上涨意味着成本提升、售价压缩或利润被吞噬。其次,成本40多亿美元在汽车行业中属于实质性影响量级,其缓解意味着通用汽车的盈利底线有所提升。第三,从产业链角度看,关税松绑也提升其全球生产布局的灵活性:较少依赖转嫁成本或价格上涨,提升了其在美国市场配置与车型定价的空间。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并非全面“政策逆转”——通用汽车仍需应对美国政府对中韩及墨西哥原产车辆的关税威胁,以及供应链中零部件来源、汇率波动、原材料成本上行等结构性压力。换句话说,关税改善给予的是“喘息空间”。
向恢复增长过渡
政策方向改善之外,通用汽车也在其第三季度及上半年的业务报告中展现出一定改善。公司第三季度调整后每股收益为2.80美元,超出分析师预期(约2.31美元),营收约486亿美元,几乎与去年同期持平。尽管营收未大幅增长,但利润改善预示着成本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与此同时,通用汽车宣布其在美国本土投入约40亿美元用于继续生产汽油车及SUV车型的三个工厂扩建,意在延长内燃机车型的生命周期。
不过,《金融时报》也支出,隐忧仍然存在。
其一,电动车业务面临重压。通用汽车近期披露称,由于美国联邦电动车购车税抵免逐步减少、该公司部分电动车产能调整、消费者对电动车需求放缓,其为电动车项目计提了大约16亿美元的减值或费用。虽然这可能是“止损”行为,但也说明其在新能源汽车激进布局上的预期与现实之间存在落差。
其二,虽然关税成本预期下降,但其仍将面临利差收窄、原材料(如锂、镍、稀土)成本居高、以及全球智能化及软件成本上升等结构性挑战。
其三,全球汽车产业正在进入价格战与成本战阶段:美国市场虽短期销量坚挺(第三季度美国市场新车销量增长约6%),但车型售价上升空间受限,消费者更注重性价比与电动化、智能化功能,这对传统车企提出挑战。
总的来看,通用汽车正在借助政策与成本改善恢复盈利能力,但它的“增长复苏”并非已经明显乐观,而是处在“改善底部”向“恢复增长”过渡阶段。
双轨推进与时间赛跑
基于上述背景,通用汽车目前的战略可总结为“双轨推进”——一方面维持内燃机车型在美国的生产规模与竞争力,另一方面进行“被现实逼迫”的电动化战略重塑。
在内燃机方面,通用汽车宣布将继续扩大美国本土制造:其三个工厂将新增产能,一旦全部完成,其美国年产超200万辆车辆的目标得以实现。
通用汽车管理层认为,在电动化普及尚未全面形成之前,内燃机及混合动力车型仍具有竞争优势,并能为其整体盈利提供支撑。
在电动化方面,通用汽车的策略正在由“单一狂奔”转为“精细调整”。过去其曾有明确承诺——到2035年只生产电动车,但近日公司高层已表示采用“按照消费者需求推进电动车”的方法,不再限定时间表。
与此同时,为应对客户需求变缓,通用汽车对其电动车工厂产能进行了调整,并承诺从2026年开始降低电动车亏损。
此外,通用汽车也在改善价格控制、成本节省,以及优化供应链上发力,以在电动车转型中减少资本伤害。
然而,这条战略路径并不轻松。首先,延长内燃机车型寿命虽短期可缓解盈利压力,但可能削弱其在电动化浪潮中的品牌前瞻性。其次,电动化转型的竞争壁垒更高:不仅是电池成本、续航里程、充电基础设施、软件平台,还有新的“玩家”(如中国电动车厂商)在价格与规模方面爆发式增长。通用汽车既受益于关税红利,也正面临“落后型玩家抢跑型玩家”夹击。最后,政策与市场的不确定性仍高:电动车补贴减少、排放法规变动、原材料供应链风险提升——每一个因素都可能影响其电动化回报。
通用汽车在今年的反弹,既源于政策环境的改善,也源于其业务结构的调整。它更像是一个“喘息的时刻”——在风头过去、问题沉淀前,公司获得了稍许缓冲。这无疑值得市场关注,因为政策、成本、产品这三条主线共同向好的方向倾斜。
对行业而言,通用汽车的走势具有标杆意义:它显示出大型车企在新形势下的自救路径——不是彻底抛弃旧技术,也不是盲目押宝,而是在“左右兼顾、渐进转型”中寻找平衡。汽车行业正进入中场战:谁既能擅用过去积累,又能抢占未来制高点,谁就可能成为下一轮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