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第三季度,特斯拉实现总收入约 281 亿美元,同比增长 12%。 同期,其自由现金流约 39.90 亿美元,创历史新高。
在这一背景下,特斯拉不仅更新了其车辆与能源的业务表现,更把“AI”及其在现实世界中落地的能力,提升为公司未来增长的核心战略维度。
AI成为公司战略“底盘”
特斯拉在其 Update 公告中强调:“Every Tesla vehicle delivered today is designed for autonomy … we deliver a fleet of products that brings AI into the real world.”
与此同时,公司表示正在“审慎地为未来业务线(包括 AI和机器人)进行必要投资”。
这些措辞表明:特斯拉正在将 AI 从“功能增强”提升为“战略底盘”,汽车、储能、机器人三大产品线将围绕 AI 打造新的生态模式。
自动驾驶与机器人:执行端的 AI 落地
特斯拉在报告中指出,其车辆及能源产品均可通过 AI 进行迭代优化,强调“每一辆交付的特斯拉都为自动驾驶设计”。
在自动驾驶服务(如 FSD/Robotaxi)方面,公司表示已在现实城市环境中测试并准备扩大部署。
人形机器人项目虽处于早期,但公司将其纳入“未来增长平台”的范畴,计划将 AI 算力、制造能力与机器实体结合。
通过这些布局,特斯拉不仅是在“卖车”,而是在构建“数据采集 → 模型训练 → 实体执行”的闭环:车辆与机器人成为 AI 的执行端。
AI投入映照财务表现
尽管收入增长强劲,但特斯拉的营业利润与利润率出现一定下滑:Q3 营业收入约为 16.24 亿美元,运营利润率约为 5.8%。
财报指出,运营费用增加主要受“SG&A、AI 与其他研发项目”拖累。
这意味着:短期内,重投入 AI 与机器人业务造成成本上升、利润率承压;但从长期看,这些投入正为特斯拉构建新的服务化、智能化平台奠基。
AI战略的观察点与挑战
观察 Robotaxi 和机器人业务何时真正规模化、实现商业化。
AI 硬件(例如训练芯片、算力集群)投入何时转化为持续收益。
在投资拉满的背景下,特斯拉如何稳住利润率、控制成本。
监管、安全、技术成熟度、用户接受度仍是 AI 执行端业务必须跨越的门槛。
特斯拉 Q3 2025 的业绩不仅是“电动车+储能”增长的延续,更标志着其向“现实世界智能平台”迈出的关键一步。AI 在其战略中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核心支撑。从车辆、能源、机器人三个维度,特斯拉正尝试让 AI 从“算法”变成“实体智能”。虽然前路挑战不少,但如果成功,这将重塑其在交通、能源、智能制造乃至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的角色。(转自AI普瑞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