凛冬将至,全球汽车产业链的神经正因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而紧绷。丰田北美采购副总裁瑞恩的警告言犹在耳:“中国若真采取行动,两个月内整个行业将面临停摆。” 这并非危言耸听,而是悬在汽车工业头顶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其名为——稀土。
你或许认为稀土与己无关?大错特错!每天清晨,你轻触车窗升降按钮,调整后视镜角度,启动雨刮器,这些看似平常的动作,都离不开稀土的默默付出。扬声器、机油泵、燃油传感器、制动系统,一辆普通汽车上,几十个大大小小的零部件都与稀土息息相关。更不必说在电动汽车领域,稀土磁铁的重要性更是被无限放大,缺失了它,电机效率将直线下降,续航里程也无从谈起。
那么,中国手中究竟握着怎样的王牌?答案是近乎垄断的稀土产业控制力:全球70%的稀土开采量,85%的精炼能力,90%的磁铁生产量,以及几乎百分之百的重稀土精炼能力。这并非单纯的资源优势,而是经过数十年积累沉淀的技术壁垒和产业规模。
也正因如此,博世法国区总裁加埃里才会发出“各大企业都在疯狂囤货”的感叹。
时间回溯至今年早些时候,中国首次出台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当时许多人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认为囤积些许库存便可安然度过。然而,现实却敲响了警钟,给现代汽车供货的磁铁厂高管坦言:“年初建立的库存已消耗殆尽,供应形势异常紧张。”
10月9日,中国再次宣布新的出口管制措施,范围更广,限制更严,并引入了出口许可证制度,甚至将铥、钬、铕等更为稀缺的元素也纳入其中。消息一出,据路透社报道,中国稀土出口商的邮箱瞬间被海外紧急订单挤爆。然而,即便此刻下单,海运至欧洲也至少需要45天,而新规将于11月8日正式生效,时间紧迫,局势岌岌可危。
面对中国的稀土控制,欧美并非无计可施,他们也曾尝试寻找替代方案。
方案一:另辟蹊径,寻找其他货源?德国金属粉末厂的CEO娜丁一语道破天机:“客户现在希望从中国以外的任何地方采购,但问题是,去哪儿找?”瑞典有矿,澳大利亚有矿,美国也有矿,但开采容易,建立精炼厂却难如登天。光是环境评估便需耗费数年,投产更是遥遥无期。中国占据全球99.8%的重稀土精炼能力,意味着离开了中国,几乎无处可寻。
方案二:变废为宝,推进回收利用?雷诺支持的Neutral公司每年从40万辆报废汽车中回收稀土,并与欧洲15家品牌达成了合作协议,听起来颇具前景。然而,其CEO巴霍却坦言:“回收量实在太小了。” 欧洲每年新车销量高达1500万辆,40万辆的回收量,无异于杯水车薪,难以满足庞大的市场需求。
方案三:另起炉灶,研发无稀土电机?宝马和雷诺已成功研发出无稀土电机,通用、采埃孚、博格华纳等企业也纷纷加入研发行列。英国初创公司Monumo甚至宣称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客户减少24%的稀土用量,但业内专家对此却持谨慎态度,认为这些技术距离大规模应用仍有数年之遥。远水难解近渴,中国稀土新规11月8日生效,数年后的解决方案,显然无法缓解眼前的燃眉之急。
丰田的瑞恩为何敢断言“两个月让整个行业停摆”?原因在于汽车产业链的高度协同性。工厂不会过度囤积零部件,磁铁一旦断供,电机便无法生产;电机停产,后视镜、雨刮器、机油泵等相关部件也将受到波及;零部件供应中断,整车装配线亦将陷入停滞。环环相扣,任何一个环节的缺失,都可能导致整条产业链的瘫痪。而中国手中的稀土,正是这条链条上至关重要的环节。
更令人担忧的是,稀土的应用范围远不止汽车产业。半导体、人工智能、智能手机、风力发电、军工装备等领域,稀土的身影无处不在。也正因如此,美国才跳出来指责中国的管制措施将对全球多行业造成广泛影响。对此,中国商务部发言人的回应简洁而有力:“相关措施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地区。” 言外之意是,美国一边寻求对话合作,一边挥舞制裁大棒,加征高额关税,出台限制措施,这种双重标准行径,才是导致当前局面的根本原因。
稀土贸易公司Tradium高级经理扬·吉斯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必须接受中国将继续对稀土供应施加影响这一事实。”
那么,中国为何要坚持对稀土供应施加影响力?因为稀土是中国手中为数不多的、能够真正“卡脖子”的战略资源。欧美限制中国芯片,封锁光刻机,打压华为,中国并非没有反制手段,稀土便是其中之一。更重要的是,此次出口管制,中方明确表示,其目的是为了规范稀土出口,更好维护中国国家安全和全球共同安全。这番话并非空穴来风,稀土广泛应用于军工装备、高端芯片和精确制导武器等领域,一旦流入敌对势力手中,后果不堪设想。因此,中国管控稀土,并非意在挟制他国,而是为了维护自身及全球的安全稳定。
此次稀土新规,无疑给全球产业链敲响了警钟:过度依赖单一国家供应,蕴藏着巨大的风险。然而,这种依赖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摆脱它也绝非易事。中国历经数十年发展,已建立起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从开采到精炼,从冶炼到加工,每个环节都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和强大的产能优势。欧美若想在短时间内复制这套体系,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面对当前困境,汽车厂商忙于疯狂囤货,供应商四处寻找替代方案,技术公司则竭力研发无稀土产品,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短期内找到完美的替代方案,希望渺茫。中国手中的这张稀土牌,势必将继续发挥其战略作用。
因此,下次听到“中国又出台新规”的消息时,请先冷静思考:你驾驶的汽车、使用的手机、家中的电器,有多少离不开中国制造?有多少关键材料,掌握在中国手中?全球化并非单行道,试图扼制他人发展,终将面临反制。这才是大国博弈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