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来说说特朗普改口承认美国老百姓在为关税掏钱这事儿。这关税争议都吵了好一阵子了,终于在当地时间11月6号这天,特朗普在白宫接受采访的时候,实实在在地说了句大实话——他承认,自己政府推行的关税政策,到最后其实是美国老百姓在买单,商品价格都跟着往上涨了。这跟他以前死活咬定“关税成本全由其他国家承担”的说法,那可完全不一样啊,这不就是悄悄把自己以前的论调给改了吗?

其实特朗普之前也不是完全没松过口。今年4月的时候,他就提过一嘴,说关税可能会让物价往上蹿,不过他当时轻描淡写地说“让美国人少买点儿东西不就得了”,根本没把这事儿当回事儿。但数据可不会说谎,早就把真相明明白白地摆在那儿了。耶鲁大学的研究显示,到2025年,美国的平均有效关税率都涨到18.3%了,这可是1934年以来最高的。这么一来,美国家庭今年平均得多花2400美元,算下来每个月得多掏200块。就说服装、鞋类这些日常用品吧,短期内价格可能分别得涨38%和40%。打个比方,以前花一百块能买到的衣服,以后说不定就得花一百三十八块了。高盛集团还专门算了笔账,到年底的时候,美国消费者要承担的关税成本比例能飙到55%,而且本土商家也会跟着涨价,这通胀压力只会越来越大。
有意思的是,特朗普虽然承认了老百姓在吃亏,可嘴上还是不饶人,硬说“美国人整体受益特别大”,甚至还说关税是“能结束战争的手段”。更巧的是,就在他表态的前一天,美国最高法院已经开始辩论这项关税政策合不合法了,不少法官都质疑他是不是权力越界了。要是最后裁决对他不利,那这可能就是特朗普和保守派占多数的最高法院头一回闹出这么大的分歧。
说到底,这关税的真实成本,最后还是都落到了普通美国人头上。本来想着靠关税“保护”本土产业,结果呢,老百姓买东西得掏更多的钱,生活成本蹭蹭地往上涨,全球供应链也被搅得一团糟。至于特朗普说的“整体受益”,到底能不能站得住脚,估计还得看后面更多的事实,也得看老百姓认不认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