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帮邻居老张处理他那台开了五年的捷达,掀开引擎盖拔出机油尺一看,我这眉头瞬间就皱起来了 —— 油液直接漫过 MAX 线快半厘米,黏糊糊的都快流到标尺顶端了。
“你这刚加的机油吧?谁给弄的?” 我问他。老张还挺得意:“楼下汽修店小哥说多加点好,能润滑更充分,我还多给了五十块让加的顶级油。” 得,又是这种 “多加等于爱护” 的误区害的,我当时就告诉他:“赶紧抽掉点,再开两百公里,你这发动机就得冒蓝烟。”
真不是我危言耸听,前阵子厂里刚来个福克斯,车主也是听人说机油多加点没事,结果开了不到三千公里,排气管子跟烧柴火似的冒黑烟,拆开一看,曲轴箱里全是泡沫,活塞环都被泡变形了。修下来花了四千多,车主蹲在门口拍大腿,说早知道听劝测油尺了。
其实机油这东西,真不是越多越好。发动机里的机油尺上刻着 MIN 和 MAX 两条线,最佳位置就是中间偏上一点。你知道那曲轴在里面转得多快吗?跟陀螺似的,机油加太满,它转起来就跟在油池里搅和一样,阻力一下子大了好多。这就好比你踩水里走路,肯定比在平地费劲,发动机也一样,阻力大了油耗蹭蹭涨,车还没劲,踩油门都发闷。
更要命的是机油会起泡。你想啊,高速转动的曲轴一个劲搅机油,空气全混进去了,原本黏糊糊的机油变成一堆泡沫。这泡沫可不顶用,润滑效果差远了,活塞和气缸壁之间得不到好好润滑,干磨起来那声音,听着都心疼。时间长了,气缸壁磨出沟,机油就顺着缝往燃烧室跑,烧机油、冒蓝烟,最后发动机就得大修。
老张听我这么说,赶紧催我帮他抽机油。我找了根输液管,一头插进机油加注口,另一头用嘴一吸(记得戴手套啊,机油味特难闻),抽出来小半桶,再测刚好在两条线中间。他摸着后脑勺说:“以前换机油从来没管过多少,师傅加完就走。”
说实话,好多车主都这样,觉得机油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加多点少点无所谓。还有些汽修店为了省事儿,直接一桶 4 升全倒进去,不管你车到底需要多少。小排量车一般也就用三升多,大排量的才用到四升往上,哪能一概而论?
测机油也有讲究,不是拔出来就看。得让车停十五分钟以上,等机油全流回油底壳才行。刚熄火就测,机油还挂在发动机各个部件上,不准。有回一个客户急着走,刚停车就拔油尺,说缺机油,加了半升才走,结果第二天又跑回来,说机油从加注口溢出来了,弄得满引擎盖都是。
对了,冬天北方车主更得注意。天冷的时候,机油流动性差,有些车会出现机油稍微增多的情况,那是因为汽油燃烧不完全混进去了,虽然不是自己加的,但也得经常检查。要是发现机油突然变多,还闻着有汽油味,赶紧去修,别等发动机出问题。
老张抽完机油,我让他启动车子试试,油门明显轻快多了。他啧啧称奇:“就差这么点油,差别这么大?” 真的,发动机这东西娇贵着呢,有时候毁它的不是大事故,就是这种不起眼的小细节。
现在想想,好多车主都是 “爱错了方式”。总觉得多做点保养就好,机油多加、防冻液加满,殊不知这些液体都有自己的 “安全线”。就像人吃饭,七分饱刚好,撑得太饱反而伤胃。发动机也一样,机油在上下限之间,才能好好干活。
昨天碰到老张,他说车开着顺多了,还把楼下汽修店吐槽了一顿。其实也不能全怪师傅,自己的车自己得上心,每次加完机油,花两分钟测一下油尺,又不费事儿。真等发动机出问题了,花的钱可比那点机油钱多多了。
上次修那台福克斯的时候,车主说早知道网上多看看科普就好了。其实哪用找那么多资料,记住机油尺上那两条线就行 —— 不低于 MIN,不高于 MAX,就这么简单。可偏偏有人就是不当回事,非得等车坏了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