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发展的过程总伴随着不确定性,例如新能源汽车电池包起火等安全隐患始终在舆论风口前沿,但依旧有品牌在低调努力,将安全性做到极致。
起点锂电获悉,小鹏汽车动力总成高级总监发文称,新能源电池安全,小鹏目前代表行业最高标准,其99%新车搭载磷酸铁锂电芯,创业至今保持零自燃纪录。
该高管解释道:“小鹏用五年钻研电池包技术,打造出属于自己的更安全技术路线以及更高水准安全技术保障,同时还能在充电速度方面提升30%。”
不仅如此该高管还透露小鹏X9将首发增程专属AI+5C超快充磷酸铁锂大电池,能耗管理能做到混动MPV赛道最低,电耗低至16.5度/百公里,油耗低至2.53升/百公里。
01
零自燃背后的供应商
小鹏汽车已知最早的电池供应商是欣旺达和比克,旗下车型小鹏G3电芯来自比克经由欣旺达PACK成电池包后发往终端,电芯种类是三元圆柱18650,后来小鹏还采用了联动天翼来供货G3续航365公里版本,因为联动天翼的电池厂来自松下无锡工厂,同样生产的是18650电池。
后来小鹏又选择了德朗能作为新的供应商,但随后发现德朗能的电池包存在诸多质量问题,商议退货却遭到对方拒绝退款,为此二者还对簿公堂,德朗能被判退还货款93万元及利息,并支付经济损失共计192.695万元。
经过这次事件后,小鹏再度扩大供应商范围,2020年的新款小鹏G3采用了宁德时代方形电池以及其他厂家的圆柱电池,欣旺达和猛狮科技负责为其PACK。
在小鹏G3之后,亿纬锂能和宁德时代与小鹏汽车联系日益紧密,其中亿纬锂能还一度成为主要供应商,累计供应超15万台车型,2021年后小鹏又引入了中创新航,并且大众还对小鹏进行了约7亿美元投资,获取约4.99%的股权,2022年小鹏汽车成为中创新航的基石投资者,2023年后中创新航逐渐超过亿纬锂能成为小鹏汽车的最大供应商。
2024年小鹏迎来另一重磅供应商:弗迪电池,主要供应MONA M03车型的长续航版本电池,但该车型最近供应商也变为亿纬锂能。
可以看出,小鹏跟半数的头部电池企业均有过合作,且对质量的把控非常严格,但关键零部件靠外供也不是长久之计,所以小鹏也在2022年投资50亿成立电池公司广州鹏悦动力,但目前尚无大规模生产,不过PACK环节多有涉足,例如小鹏P7+/G6两款增程车电池包PACK环节是武汉小鹏自己完成。
其实说来说去,电芯供应商就是国内TOP 10电池厂,为何其他品牌会出现自燃现象而小鹏没有?很大原因是电池包设计的技术优化问题。
接下来看看小鹏在电池包方面做出的努力,物理防护上,小鹏采用了4-3-4模式的立体框架,该框架相对安全,侧面的碰抗压高达80吨,底部可承受2000J冲击,据说可以接受步枪射击十发子弹安全无事。
系统方面小鹏也有属于自己的技术,即AI电池医生,可实时观测电池包每一颗电芯的情况,目前诊断策略上架了14种,无论是启动还是熄火均不会停止,可在三个月之前预测到问题即将出现。
且电池包严格遵守国标制度,并按照该制度进行十倍加强,就算发生热失控事件,也会在热失控后24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
同时,电池包还配有5C超快充技术以及2000次循环无衰减,IP68级防水也是标配。
在充电站方面小鹏也有飞速进展,截至目前全国落地自营充电站2500座,其中液冷超充站超1000座;2026年目标布局达10000座,其液冷超快充站4500座。
02
动力电池零自燃的理想与现实
安全性是任何汽车品牌的第一要素,所以想让新能源汽车成为时代主流,必须杜绝电池包热失控问题。
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关键期,动力电池自燃事故概率也随之升高,尽管有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GB38031-2025)出台,但还是需要从电池技术以及驾驶习惯等方面进行纠正。
动力电池是存储以及释放电能的载体,所以从材料选择、结构设计、生产制造、回收等各个环节就注定了存在多种隐患的可能,尤其是在充放电环节,是材料与材料之间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的时候,一旦控制不住就会有能量外泄情况发生。
生产制造环节同样也存在安全问题,环境及工艺管控等小的失误就有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例如电池材料中出现杂质混入,生产过程中出现电极涂层不均、焊接缺陷等问题,都会造成短路风险,短路恰恰就是电池发生热失控的最根本原因,一个电芯安全也不代表其他电芯安全,电池包内部散热不合理以及某些零部件出现问题,就会一条鱼腥了一锅汤。
生产出合格的电池包以及合格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者的使用习惯又是个问题,例如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存在充电不当以及过度损耗等行为,同样会增加自燃风险。
所以大功率快充、充电时周边气温过高或过低、充电设备的不匹配等因素需要引起驾驶者注意,频繁加速刹车等也会让电池包充放电功率紊乱。
当热失控发生后,由于起火会导致关键数据的存储部分被烧毁,导致难以追查起火原因出自哪个环节,所以要斩断隐患,必须从抢救逻辑变为预防逻辑,就跟胎压预警一样,如何有效预防电池包出现问题就成为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头等大事。
首先从技术方面来说,提升电池包内部的软件功能,重点发力程数据采集与监测环节,构建完整的数据采集体系,实时监测内部各个指标的运转情况至关重要,电池本身的安全技术例如优化电池材料体系等亦是如此。
电池包的结构设计也大有讲究,小鹏汽车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优化电芯排列、增强隔热防护等绝对不是简单的PACK,而是一套精密的计算过程,随着AI的兴起,电池包安全管理未来会更加智能化,其安全性也会进一步提升。
政策引导层面主要体现在安全标准的实施,需要严格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用监管的方式侧面敲击让企业加强技术研发,新能源产业属于重资产赛道,所以对于新入行者也要严格把关,一旦发生意外情况,快速溯源敲定责任方。
想让自燃隐患杜绝,需要从各个方面进行不同程度优化,起点锂电认为新能源汽车技术天花板还很高,电池包的技术也在快速更新迭代,暂时的技术痛点并不会阻碍能源转型的时代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