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荷兰-安世半导体-闻泰”事件闹得沸沸扬扬,荷兰成了全球关注的“风暴眼”。
这家原本属于荷兰的汽车芯片企业安世半导体,被中国企业闻泰以340亿元收购后,竟成了荷兰政府眼里的“香饽饽”,甚至想方设法要“抢回去”。
安世半导体被闻泰收购后,在中国市场和中国制造的助力下,实力大增,成了大众、奔驰、宝马等欧美车企的核心芯片供应商,尤其在车规级功率半导体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可荷兰一看这企业在中国手里越做越强,心里就犯嘀咕了:这么好的企业,怎么能被中国企业控制?于是,荷兰政府使出了“部长令”这一招,要求安世及其全球30个子公司一年内不能进行人员、知识产权、业务、资产的任何调整,企图切断闻泰对安世的管理。
但荷兰没想到,这次踢到了“铁板”。安世的中国运营中心早就是实际上的总部,荷兰的“总部”更多是名义上的管理角色,真正的运营和制造中心早就在中国扎根了。
中国这边直接切断了对荷兰的芯片供应,政府也禁止安世芯片出口,这一招直接掐住了荷兰的“命门”——没有芯片,业务从哪来?客户从哪来?
更让荷兰措手不及的是,安世的客户们先坐不住了。德国大众、宝马等车企因为拿不到安世的芯片,每月损失高达几十亿,直接跑来找荷兰“算账”,要求索赔,还跑到中国承诺要加大用人民币采购芯片的力度。这下荷兰更被动了——客户都跑中国去直接买芯片了,还抢什么企业?
现在,安世中国已经宣布独立,不再受荷兰总部控制。没了中国这边的支持,整个安世几乎名存实亡。更关键的是,中国政府还没真正出手呢,要是后续再针对安世和荷兰采取措施,荷兰根本招架不住。
说到底,荷兰这次是低估了中国芯片企业的实力,也高估了自己的手段。在中国市场和中国制造的支撑下,安世半导体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想靠行政手段强抢企业?门儿都没有!这次事件也给所有人提了个醒:在芯片产业这个战场上,硬实力才是说话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