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随处可见
但你骑过共享氢能两轮车吗?
只需在车身放入2个氢气小罐
就能续航80公里
补能还只需要3分钟
真的这么神奇吗?一起来看~
“平时去图书馆、食堂、宿舍都靠它,特别方便!”在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里,来自高熵储氢合金团队的张雅琨熟练扫码、开锁,骑上一辆共享氢能两轮车,稳稳地朝着宿舍区的方向骑去。
最近,共享氢能两轮车一跃成为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的“新宠”,不管是去图书馆,还是去食堂都非常方便,深受学生的喜欢。
在张雅琨看来,共享氢能两轮车不但续航时间长,而且换氢气小罐的速度,可比等电动车充电省太多时间了,“最关键的是它只排水,完全不担心污染,非常环保!”
明明看上去
和普通电动车没有差别
共享氢能两轮车
到底有啥不一样呢?
其实“玄机”就藏在这坐垫之下
轻轻掀开坐垫,就能看到一个黑色容器,里头有着两个紧密组装在一起的银色氢气瓶,这瓶里装的高熵储氢合金粉末,便是“核心秘密”。
“当瓶内的氢气进入燃料电池后,会和空气里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电能,电能直接供给电机驱动车轮。”高熵储氢合金团队博士查亮亮解释道。
和普通的电动车相比,共享氢能两轮车充满后可供一个成年人骑行80公里以上,更换氢气瓶仅需3分钟,完全可以告别“里程焦虑”,再也不用担心骑到一半没有电的问题。
同时,团队研发的高熵储氢合金体系低温性能更好,即使在冬天零下的时候,车辆的续航也不会出现明显衰减。
此外,该高熵储氢合金体系的循环性能更为出色,为车辆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稳定运行提供保证。
目前,10辆共享氢能两轮车已正式投用,分布在北京理工大学长三角研究院的研B座门口、图书馆、食堂,而且对师生免费投用。
科研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每一步前进的背后,都藏着无数次试错的坚持与打磨。
“氢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方向,最大瓶颈始终是存储和运输安全。”查亮亮回忆道那段时间,团队几乎把实验室当成了家,每天围绕十几种金属元素反复调配合金配方,有时候为了捕捉一组精准的储氢数据,要连续值守实验设备十几个小时。
在这6年的时间里,高熵储氢合金团队在钛、铁、锰、镍、钒、铬等元素的组合中反复试错,终于找到了兼顾储氢量与释氢温度的最优解,成功研制出由钛、铁、铬、锰、钒5种元素组成的高熵合金。
和市面上常规储氢合金的性能相较而言,这款合金储氢性能提升了20%。
“现在我们看到的共享氢能两轮车,只是高熵储氢合金的应用场景之一。”查亮亮告诉记者,这项技术的价值远不止于代步工具。
接下来,高熵储氢合金团队将借助氢能两轮车这一示范验证,检验自身储氢合金产品在特定使用场景下的适用性及稳定性,团队将通过运营收集数据,验证高熵储氢合金技术的可靠性,反馈迭代下一代低成本高性能的储氢产品及示范,同时提升研究院在氢能领域示范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