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真的,每次后台有人问我进口车和国产车质量差多少,我都没法直接说谁好谁坏。前阵子帮我发小选车,他非盯着进口宝马3系不放,说国产的用料肯定缩水,结果我俩去汽配城找老周拆了两台车的底盘件,看完他自己都沉默了。
先说说大家最在意的三大件吧,发动机、变速箱、底盘这三样。老周跟我们说,现在合资品牌的国产车型,比如长安福特造的福克斯,早就供着美国市场了,要是质量不行,人家能把本土车型挪到中国产?我记得早年确实有进口车发动机更耐造的说法,我爸那台老进口凯美瑞开了十二年,发动机还没动过。但去年我堂哥买的国产吉利,开了三万多公里,保养时师傅说发动机工况跟新的差不多。
拆开底盘看才有意思,进口版和国产版的下摆臂都是铝合金的,厚度用卡尺量了就差0.2毫米,老周说这误差在制造里根本不算事儿。倒是隔音棉有点区别,进口车用的是原生棉,国产的是再生棉,但你别说,实际坐进去关窗听噪音,我跟发小都没听出差别。后来老周揭秘,现在国内工厂的设备比某些国外老厂还先进,流水线都是机器人操作,装配精度真差不到哪去。
内饰用料这块争议最大,发小一开始就吐槽国产车型内饰塑料感重。但拆开来对比发现,进口车中控台上沿是软质包裹,国产的也是,就是副驾储物箱内侧,进口车用了植绒,国产的是硬塑料。这点我得说句公道话,确实进口车细节更讲究,但日常用起来谁会天天摸储物箱内侧啊?
哦对了,安全配置的用料得重点说。之前总传国产车型减配防撞梁,我们特意看了前后防撞梁的厚度和材质,进口和国产都是1.8毫米的高强度钢,甚至国产版的后防撞梁还多了两个吸能盒。老周说他见过最夸张的是某德系品牌,进口和国产的安全结构完全一样,就是国产版多了个侧气囊,因为国内法规要求更严。
刚才忘了说零部件供应商的事,这才是关键。不管进口还是国产,像博世的变速箱、大陆的刹车系统这些核心部件,都是全球统一采购的。老周翻出零件编号给我们看,进口车和国产车的变速箱零件号一模一样,他说除非车企故意搞“内外有别”,不然零部件质量没区别。就像早年奥迪A4的异味门,进口和国产都有问题,根本不是产地的事。
我自己有个直观感受,五年前我开朋友的国产SUV,过减速带时底盘松散得像散架,今年试驾新款同型号,质感跟我之前开的进口SUV差不了多少。老周说这是底盘调校的进步,国内现在的工程师水平不比国外差,甚至更懂中国路况,调校得更舒服。
其实最影响质量感知的不是产地,是车企的品控标准。就像长安福特能把供美国的车放中国造,说明品控能达标;但也有品牌在国内故意减配后防撞梁,这就是态度问题了。发小后来选了国产版,他说省下来的钱够加好几年油,而且看实车用料,真没差到值得多花十万。
对了,还有人纠结进口车保值率高,我问了二手车商朋友,现在三年车龄的国产高端车型,保值率比某些冷门进口车还高。毕竟现在国产车的质量越来越稳,大家也不是傻子,谁还会盲目迷信进口啊?
你们身边有没有人非进口车不买的?或者开国产车开了五六年没出毛病的?我反正觉得现在选车不用盯着进口标签,真不如去4S店试驾完,再找懂行的人看看实车用料,比听别人瞎吹靠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