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万买特斯拉,做梦都不敢想!”“配置比国产车差远了,只剩品牌溢价”——Model Q刚曝光,全网就吵成了一锅粥。这款被喊了三年的“入门特斯拉”,终于带着4.8秒破百的性能、500公里续航和14万起售价撕开市场裂口,甚至传出标配FSD的猛料。
一边是网友对“价格屠夫”的狂欢,毕竟比Model 3便宜近10万的特斯拉堪称破天荒;另一边是对减配的质疑:车长刚过4米、后排地板隆起,连倒车影像都被曝雨天模糊。14万的特斯拉,是真香预警还是套路陷阱?答案藏在参数与体验的缝隙里。
14万级纯电市场里,Model Q的性价比绝非“品牌溢价”那么简单。对比比亚迪秦Plus EV(12.98万起)和大众ID.3(16.58万起),它用贵1万的价格换来了三样硬货——7.1秒破百的加速(比秦Plus快1.4秒)、250kW超充(15分钟补能300km,是秦Plus的3倍多),以及标配的Autopilot 4.0。
更关键的是500km续航实测高速达成率91%,意味着周末往返200公里高速不用规划充电,这正是通勤族的核心痛点。
再看“减配质疑”是否站得住脚。4400mm车长配2750mm轴距,后排坐175cm乘客膝盖仍有两拳空隙,只是地板隆起确实影响中间乘客舒适性。
底盘沿用Model 3悬挂但做了本地化调校,过减速带时虽有颠簸,但高速并线的沉稳感远超同价位日系小车,方向盘指向精准得像“有线牵引”。智能座舱用15英寸中控屏替代Model 3的15.4英寸,流畅度没缩水,代客泊车能记住100米跨层路线,地库找车位省了不少麻烦。
这款车的本质是特斯拉的“成本革命试验田”。车身压铸件从171个砍到45个,生产线成本降34%,才把11.6万的物料成本做成14万售价。它与Model 3同平台却定位泾渭分明:后者是家庭主力车,它专攻城市通勤,1.4吨车重比Model 3轻30%,窄路会车、老小区停车都更灵活。
这种“技术下放而非体验降级”的策略,让它的3年保值率大概率能稳住65%以上,比Aion S这类竞品高20多个百分点。
横向看销量格局,Model Q一来就戳中了市场空白:比ID.3便宜2万多,比秦Plus有品牌和补能优势。上海工厂周产能冲2万台的规划,已经逼得比亚迪海豚官降1.8万,这恰恰印证了它的市场杀伤力。
当然短板客观存在,FSD功能国内暂未开放,内饰硬塑料占比高于Model 3,但对于追求“通勤代步+科技体验”的用户,这些瑕疵更像“可接受的妥协”。
Model Q 从不是 “缩水特斯拉”,而是给都市通勤者的 “精准解题思路”—— 日常 50km 内代步、看重超充便利,选它基本不踩坑;若常带家人长途,倒不如等 Model Y 优惠。
它的走红,藏着电动车从 “堆配置” 到 “切需求” 的新逻辑:比起 “全能车”,多数人更需要一辆 “刚好满足自己” 的车。你说,下一个被戳中痛点的会是哪个细分市场?“14万买特斯拉,做梦都不敢想!”“配置比国产车差远了,只剩品牌溢价”——Model Q刚曝光,全网就吵成了一锅粥。这款被喊了三年的“入门特斯拉”,终于带着4.8秒破百的性能、500公里续航和14万起售价撕开市场裂口,甚至传出标配FSD的猛料。
一边是网友对“价格屠夫”的狂欢,毕竟比Model 3便宜近10万的特斯拉堪称破天荒;另一边是对减配的质疑:车长刚过4米、后排地板隆起,连倒车影像都被曝雨天模糊。14万的特斯拉,是真香预警还是套路陷阱?答案藏在参数与体验的缝隙里。
14万级纯电市场里,Model Q的性价比绝非“品牌溢价”那么简单。对比比亚迪秦Plus EV(12.98万起)和大众ID.3(16.58万起),它用贵1万的价格换来了三样硬货——7.1秒破百的加速(比秦Plus快1.4秒)、250kW超充(15分钟补能300km,是秦Plus的3倍多),以及标配的Autopilot 4.0。
更关键的是500km续航实测高速达成率91%,意味着周末往返200公里高速不用规划充电,这正是通勤族的核心痛点。
再看“减配质疑”是否站得住脚。4400mm车长配2750mm轴距,后排坐175cm乘客膝盖仍有两拳空隙,只是地板隆起确实影响中间乘客舒适性。
底盘沿用Model 3悬挂但做了本地化调校,过减速带时虽有颠簸,但高速并线的沉稳感远超同价位日系小车,方向盘指向精准得像“有线牵引”。智能座舱用15英寸中控屏替代Model 3的15.4英寸,流畅度没缩水,代客泊车能记住100米跨层路线,地库找车位省了不少麻烦。
这款车的本质是特斯拉的“成本革命试验田”。车身压铸件从171个砍到45个,生产线成本降34%,才把11.6万的物料成本做成14万售价。它与Model 3同平台却定位泾渭分明:后者是家庭主力车,它专攻城市通勤,1.4吨车重比Model 3轻30%,窄路会车、老小区停车都更灵活。bs.k742.cn
这种“技术下放而非体验降级”的策略,让它的3年保值率大概率能稳住65%以上,比Aion S这类竞品高20多个百分点。tm.k742.cn
横向看销量格局,Model Q一来就戳中了市场空白:比ID.3便宜2万多,比秦Plus有品牌和补能优势。上海工厂周产能冲2万台的规划,已经逼得比亚迪海豚官降1.8万,这恰恰印证了它的市场杀伤力。ih.k742.cn
当然短板客观存在,FSD功能国内暂未开放,内饰硬塑料占比高于Model 3,但对于追求“通勤代步+科技体验”的用户,这些瑕疵更像“可接受的妥协”。
Model Q 从不是 “缩水特斯拉”,而是给都市通勤者的 “精准解题思路”—— 日常 50km 内代步、看重超充便利,选它基本不踩坑;若常带家人长途,倒不如等 Model Y 优惠。
它的走红,藏着电动车从 “堆配置” 到 “切需求” 的新逻辑:比起 “全能车”,多数人更需要一辆 “刚好满足自己” 的车。你说,下一个被戳中痛点的会是哪个细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