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世这家公司,本来是恩智浦的标准产品部门,2017年独立出来,总部在荷兰奈梅亨,专攻分立器件、逻辑器件和功率器件,年产能上百亿颗,客户里头有苹果、博世、特斯拉这些大头。
闻泰科技从2018年开始布局,先是通过中闻金泰和其他投资者,花了114亿人民币拿下上层基金33.66%的股权。2019年3月,又发行股份加现金,收购合肥裕芯74.46%股权,作价199亿。
2020年3月,继续用股份、现金和境外贷款方式,买下剩余23.77%,花了140亿。9月再补齐最后1.77%,总共砸进去340多亿人民币,就这么一步步把安世全盘拿下。
收购后,安世没闲着,运营效率上去了,近五年给荷兰贡献了1.3亿欧元的企业所得税,到2024年10月还清了所有债务,进入无债状态。
在小信号二极管、晶体管、ESD保护器件这些细分市场,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一;车规级PowerMOS和逻辑IC排第二。这些玩意儿是汽车电子的核心,少了它,刹车系统、动力控制就得卡壳。
生产链条也挺典型的,德国和英国工厂做晶圆,中国东莞工厂负责封装测试,占了70%以上。大部分产品得运到东莞深加工后才能出货,这链条优化了成本和技术,欧洲车企用习惯了,生产线都匹配安世的规格。
麻烦从2024年12月开始,美国商务部把闻泰科技扔进出口管制实体清单,限制它拿美国技术和产品。这直接波及安世,因为持股超50%的子公司也中招。
2025年6月,美国官员跟荷兰那边通气,说安世想申请豁免,就得换掉中方CEO张学政,意思是切断中国影响力。
荷兰没扛住压力,9月30日,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部援引物资供应法,下部长官令,冻结安世全球30多家实体的资产、知识产权、业务和人员变动,为期一年。理由是防范治理失误导致供应中断风险。
10月7日,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没开庭审理,就裁定暂停张学政在安世控股和半导体的董事职务,把闻泰香港子公司裕成控股的99%股份托管给独立第三方,还指定外籍独立董事握有决定性投票权。这些措施得等到10月6日口头听证后看情况。
中国商务部反应快,10月4日就宣布禁止安世产品从中国出口,作为对荷兰单边行动的回击。安世东莞工厂国庆后减产,上四休三,严格限出货。欧洲工厂晶圆还能产,但缺封装环节,成品交付就卡住了。全球销售副总裁职务被撤,这人还是中方,运营协调乱套。
荷兰政府还跟客户放风,说安世中国产品有质量问题,不符合规定,但压根儿没证据。闻泰科技10月12日公告,直指这是地缘政治干预,违背欧盟市场经济和公平竞争原则,严重影响决策和资源配置。公司启动法律程序,争取复议。
欧洲那边乱成一锅粥。大众、沃尔沃、日产这些车企靠安世供车规级芯片,生产线优化了多年,切换供应商得重新认证测试,至少几个月,停产赔钱不是闹着玩的。德国商报说,航空航天、机械制造、医疗、国防领域都用安世芯片,这次干预直接震动供应链。
英国曼彻斯特工厂运营停摆,员工离职增多,管理真空更大。荷兰政府辩称是为经济安全,不是针对中国,跟美国没关系,但时间点卡得太准,6月美国施压,9月底就动手,谁信啊。
10月28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闻泰科技发言人直球点破荷兰意图,似乎想让一家新荷兰本土企业接手安世。发言人补刀,说不管谁接,都注定失败,因为客户不会跟着新公司走。安世跟客户合作多年,产品渠道服务都熟稔,客户看重稳定供应和技术匹配。
新东家得从头建信任,客户哪敢轻易换?尤其东莞封装产能没法短期复制,欧洲车企库存有限,断供就得停线。闻泰强调,如果中国业务跟欧洲切断,安世丢掉大部分后端产能,重建得花大把时间钱,客户自然不愿冒险。
荷兰那边还不认账,四位内部消息人士匿名爆料,说中方团队想掏空安世,把技术和公司移到中国,还计划裁员40%,关曼彻斯特工厂。但这些说法空口无凭,荷兰政府也没拿出文件。
观察者网文章提到,荷兰继续甩锅,称中方想扼杀荷兰企业,可安世收购六年,技术转移是正常商业行为,东莞工厂雇佣本地员工,贡献税收。荷兰经济部声明,推动本土企业跟投资机构组联合体,通过股权收购或技术合作,把核心业务迁回本土。
但现实是,安世全球市占率高,客户黏性强,本土新公司接手,供应链得重构,成本飙升,客户转头找英飞凌或安森美也得适应期。
荷兰这步棋走得亏本。原想配合美国“穿透规则”,抢回控制权,讨好盟友,顺便保住资产。可结果呢?中企硬扛,薪酬国内支付,结算用人民币,绕开总部。欧洲企业施压荷兰恢复供应,避免更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