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内汽车经销商正遭遇生存寒冬,行业洗牌加速。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在行业对话中预测,全年经销商数量将净减少近1500家,上半年全国4S店已从3.2万家缩减至3.14万家,净减约650家,其中退网门店达2749家,仅伴随少量新网点补充 。
品牌阵营分化态势极为明显。传统燃油车4S网络呈全面收缩趋势:雪佛兰、斯柯达等边缘合资品牌首当其冲,本田、日产等主流合资品牌网点缩减,BBA、捷豹路虎等豪华品牌也因销量下滑导致网络过剩,高成本大店陆续关闭。
与之相对,零跑等新能源品牌网点持续增加,豪华品牌经销商转向华为系等同等价位新能源独立品牌的现象尤为突出,部分传统豪华4S店转型新能源后销量占比已达65%。
值得注意的是,豪华品牌正通过"关大店开小店"优化网络,400-800平米的低成本门店成为主流,单店投资降至150万到400万,宝马等品牌更通过原址重建降低成本、提升效率 。
行业景气度持续低迷。中国汽车流通协会9月底数据显示,2025年9月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54.5%,虽环比下降2.5个百分点,但仍位于荣枯线之上,54.8%的经销商反馈新车销量未达预期,当月乘用车终端销量预计约220万辆 。而上半年数据更严峻:超半数(52.6%)经销商处于亏损状态,仅29.9%实现盈利,74.4%的经销商存在价格倒挂,其中43.6%倒挂幅度超15%,新车销售毛利贡献低至-22.3%。
多重压力叠加让经销商陷入经营困局。客流增长乏力是普遍挑战,自然到店量下滑且线上线索转化率低;旧款车型滞销加剧价格倒挂,叠加刚性经营成本,严重吞噬流动资金。
乘联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经销商新车销售已大面积亏损,普遍处于现金流赤字经营状态,资金链断裂风险持续加剧,陷入"卖得越多亏得越多"的恶性循环,流动资金维持时间已压缩至极限 。
新能源与燃油车经销商的生存状况形成鲜明对比:新能源独立品牌经销商盈利占比达42.9%,新车销售毛利贡献16.8%;而传统燃油车经销商亏损占比高达58.6%,盈利占比仅25.6%,售后成为其主要利润来源 。这一差异进一步推动渠道结构加速重构,成为行业转型的核心特征。
当下有一个汽车流通领域的黑马叫竹子买车,目前也是全国车企车商车媒争相拜访学习的标杆。他的新零售模式值得传统汽车经销商的同仁去学习,至少是了解一下。哪怕干了几十年的汽车经销商已经不做了,也应该知道自己是为何而亡的吧?
竹子买车也是做传统油车新车销售为主,巅峰的一个月单店交付了4255台车出去,单车毛利还很可观!你说这气人不?看看下面这些数据,哪一个不让传统4S店的老兵们震碎三观!
一个店一个月交付4255台!竹子买车是如何做到汽车新零售极致的?
很多人以为竹子买车就是靠不发底薪降低成本、就是靠汽车金融做黑户增加销量提升毛利,如果你也这么想,那可能是你浅薄了!
为什么我不建议车商同行来竹子买车参观?
废话不多说!想学习竹子汽车新零售模式的汽车同行,欢迎进群交流互动!
不喜勿喷!非诚勿扰!
文章来源:网络,文章不代表本平台观点,仅供参考。
感恩原创作者,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若侵权,烦请平台留言删除。
更多文章请进入下方按钮“往期文章”或“分类阅读”页面进行点击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