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一汽-大众第3000万辆整车下线
10月30日,一汽-大众第3000万辆整车——一汽奥迪A5L在吉林长春亮相。当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第3000万辆整车下线仪式在吉林长春举行,成为国内首家产销突破30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
光阴流转三十四载
从1991年第一辆捷达驶下生产线
到今天第3000万辆整车驶出智能工厂
一汽-大众的成长相册早已超越企业叙事
成为中国人生活变迁
中国汽车工业崛起
与中外合作共赢的时代缩影
1991年2月8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吉林长春成立。图为工人们正在安装大型冲压设备。
1991年12月5日,第一辆捷达A2轿车在位于吉林长春的一汽轿车厂总装线组装下线,一汽-大众建厂当年实现产品下线。
捷达
曾是无数家庭的“第一辆车记忆”
亲民的价格与皮实耐用的品质
让“拥有轿车”从遥不可及的梦想
变成三餐四季的陪伴
它载着新婚的喜悦奔赴远方
陪着孩子从襁褓长成少年
见证着几代人的奋斗与团圆
1993年3月3日,50辆捷达牌轿车驶进华西村,村民赵建刚一家3口喜迎新车进家门。
1993年3月3日,50辆捷达牌轿车驶进华西村。
1995年4月6日,正在吉林长春参加世乒赛最后一次热身赛的中国乒乓球国手在比赛之余,前往一汽-大众参观。这是王涛(右)和邓亚萍钻进即将投产的新型轿车驾驶室,准备一试身手。
2003年7月12日,一汽-大众员工邬海旭高兴地开着新购买的轿车回家。
2019年4月16日,采用全新标志的一汽-大众捷达品牌汽车亮相上海国际车展。
作为城市出租车的主力军
捷达穿梭在大街小巷
成为创业者的好伙伴
用低廉的运营成本
承载着无数普通人的诗和远方
2000年7月9日,北京五大出租车公司订购3000辆一汽-大众捷达轿车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这是仪式后,首批300辆捷达驶向北京街头。
2004年3月27日,一汽-大众新捷达上市仪式在石家庄市文化广场举行,一位小朋友对参展的汽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最初人工组装
到如今智能工厂机械臂精准舞动
从单纯技术引进到本土化主导开发
一汽-大众带动1900家供应商协同升级
伴随福耀玻璃、中信戴卡等企业
成长为全球巨头
焊接自动化率100%的生产线
国家级绿色工厂的实践
标志着中国汽车制造
在精度、效率与环保上的全面进阶
1994年8月1日,一汽-大众轿车总装配线建成并正式投产。它标志着一汽集团已经揭开了高起点、大批量生产轿车的序幕。
图为1997年拍摄的一汽-大众总装车间捷达轿车生产线,这是当时国内最先采用空中悬链式装配的流水线。
如今的一汽-大众长春基地焊装车间。
2001年8月23日,一汽-大众新车“宝来”下线。
2006年7月14日,第100万辆捷达轿车在一汽-大众下线。
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初心
在一汽-大众34年的光影中清晰可见
不是简单的技术移植
而是优势互补的生态共建
德国严谨工艺与中国市场活力碰撞
孕育出覆盖东西南北的五大生产基地
创造超50万个就业岗位
累计贡献超7300亿元税收
如今,整车出口的货轮鸣笛起航
新能源车型加速落地
这场跨越国界的合作
成为从产业对接到经济共生的典范
一汽-大众坚持按德国大众标准严把好质量关。每天中德双方工程技术人员都要对出厂的产品进行现场评审。(1994年11月8日发)
2003年7月13日拍摄的一汽-大众厂区内等待发货的轿车。
2017年7月15日,市民在第十四届中国(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一汽-大众展台体验VR试驾。
2020年3月30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第2000万辆汽车——新迈腾GTE在长春基地总装车间下线。
2025年9月28日,一汽-大众出口商品车在上海港口登船。
2025年10月30日,一汽-大众第3000万辆整车——一汽奥迪A5L在吉林长春亮相。
这本时光相册里,每一辆车都是时代的切片
3000万辆的数字背后
是生活半径的扩大
是工业实力的跃升
是开放合作的硕果
也是一部中国制造
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从模仿追赶到自主创新的时代缩影
记者:张楠
摄影:陈广俊、高梅及、徐家军
李俊东、蒋林、丁仁贵、迟海峰
张楠、方喆、许畅
编辑:费茂华、任超
图片来源:中国照片档案馆、一汽-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