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黑龙江日报)
转自:黑龙江日报
测试车在冰雪动态广场内测试画面。
测试画面。
“四季低温试验场”项目航拍画面。
□文/张颖 吕秀敏 本报记者 赵吉会 摄/赵兴宇
近年来,黑河市爱辉区紧扣寒区测试产业发展机遇,以创新思维与实干精神,扎实推动亚洲首座、全球规模最大的“四季低温试验场”项目建设运行。
秋高气爽时节,位于爱辉区上马厂镇的黑龙江红河谷四季低温试验场冰雪动态广场内,已是一派“寒冬”景象。自今年9月主体低温仓建成启用以来,已有超过20家车企的50余台测试车辆入驻,开展各类低温环境下的性能验证。这座被誉为“超级大冰箱”的设施正式运行,标志着东北地区试车产业成功突破传统冬季限制,实现“全年可试、四季皆宜”的转型升级。
“随着国内汽车工业技术快速迭代、产品推新加速,叠加市场竞争白热化,车企对高寒测试‘全年化’的需求日益迫切。”黑龙江红河谷汽车测试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邓勇军如是说。
为破解季节制约,爱辉区积极谋划、精准对接,紧盯车企“四季可测”核心诉求,明确“全季低温测试”为产业发展方向,推动重点项目迅速落地。此举不仅补上了寒区试车产业链的关键一环,更有力提升了区域在专业测试领域的竞争优势。
爱辉区工业信息科技局副局长王长青介绍:“我们坚持向上争取政策支持,向下摸清企业需求,通过与红河谷等龙头企业紧密合作,明确路径、高效推进,切实破解了试车产业‘看天吃饭’的瓶颈。”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爱辉区以强化干部能力作风建设为抓手,迎难而上、聚力攻坚。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一线,协调解决施工许可、土地征占等15项关键难题;创新实施“八包”责任制,选派“驻企服务员”和“首席服务官”,提供从报批到保障的“全流程”服务。驻企服务员靳东霖把自己比作政府与企业之间的“连接器”,从手续报批到技术攻关,再到生活保障,只要项目遇到问题,爱辉区总能第一时间响应、协调、解决。
如今,爱辉区不仅以“四季低温试验场”打破季节壁垒,更以此为牵引,拓展出“测试+研发+新业态”的融合产业网络。随着自动驾驶测试场、西沟民宿等配套项目陆续落地,寒区试车产业正从单一服务向全链生态跃升,“冷资源”持续释放强劲“热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