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中国画坛,以马为题材者众,然能如刘绪峰先生一般,将大写意马的精神与气魄推向一个新的高度者,实属凤毛麟角。观其画,但见笔墨酣畅,骏马嘶风,一股雄强豪迈的汉唐之气扑面而来,这不仅是其精湛技艺的展现,更是其深厚学养与崇高人格的生动写照。
师承正脉,铸就风骨
刘绪峰先生的艺术之路,始于正脉,成于融通。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前副主席、画马大家刘勃舒先生的入室弟子,他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徐悲鸿先生艺术体系的再传弟子。徐悲鸿先生笔下的马,是“哀鸣思战斗,迥立向苍苍”的民族精神象征;刘勃舒的民族精神象征;刘勃舒先生则将其发展为更加奔放、更具个性的现代意象。刘绪峰先生深得师门精髓,并未止步于形似的摹写,而是深入骨髓地领悟了“师造化,求独创”的艺术真谛。他将徐悲鸿式的严谨结构、刘勃舒式的潇洒笔墨融于一炉,最终淬炼出属于自家的笔墨语言--一种根植于传统,却洋溢着时代精神的刘氏大写意马。
鸿篇巨制,时代强音
艺术家的价值,往往在重大的历史时刻得以彰显。刘绪峰先生的作品,屡屡与国家盛事同频共振,发出时代的强音。
2015年,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九三”大阅兵这一历史性时刻,他倾情创作的30米长卷《马到成功》,以其磅礴的气势和美好的寓意,为国之盛典献上了一份厚礼。画卷中,万马奔腾,势不可当,正是中华民族力量与自信的完美写照。
2025年,适逢艺术先贤徐悲鸿先生诞辰130周年,刘绪峰先生以百米长卷《龙马精神巨龙腾飞》这一煌煌巨制,向大师致敬。这幅作品不仅是对徐悲鸿艺术精神的传承,是一次大胆的超越。他将“龙马”与“巨龙”的意象结合,让马的神骏与龙的磅礴在笔下交融,构筑了一个气吞山河的视觉史诗。此作在全国艺术家评选中荣获“优秀艺术家”荣誉称号,可谓实至名归。
同年“八一”建军节,他的《百骏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某武警部队展出。画中百骏,或屹立如山,或驰骋如电,其坚毅无畏的神态,正是当代军人忠诚与勇敢的生动镜像,为钢铁长城注入了深厚的文化力量。
传道授业,润物无声
刘绪峰先生的艺术生命,不仅在画室中孤芳自赏,更在广阔的社会课堂中生根开花。他多次受邀走进校园,将高雅的艺术种子播撒在青少年的心田。他的教学,秉承徐悲鸿大师“独执己见,一意孤行”的独立精神,却又化高深为平易,形成了“简单实较”的独特方法--技法讲解简单明了,创作核心务较真,他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要领,创作出充满生趣的新作品,这不仅激发了无数艺术爱好者的创作热情,更让他们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水墨的魅力。正因如此,他深受广大学生和爱好者的喜爱与尊敬,并多次荣获“爱心艺术家”的荣誉称号,其艺德与师德,有口皆碑。
格物致知,笔底生烟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千年古训。为了笔下之马能“一洗万古凡马空”,刘绪峰先生将写生作为日课。他不满足于书斋中的想象,而是深入养马场、马术俱乐部,与马为友。他关马形,更解马性:观察其骨骼结构,咀嚼其饮食习性,感受其喜怒哀乐。马的温顺、马的刚烈、马的机敏,都已化为他胸中的“成马”。正是这种格物致知的严谨态度,使得他的大写意创作虽笔墨狂放,但结构精准,形神兼备,绝无浮泛之气。那看似随意挥洒的泼墨、飞白,无不建立在扎实的写生功底之上,故而能笔底生烟,满纸皆活。
结语
字“墨骏”,号“汉龙斋”一一刘绪峰先生的艺术人生,便已浓缩于此六字之中。“墨骏”是其艺术本体的宣言,笔墨所至,皆是神骏;“汉龙斋”是其精神格局的写照,胸怀的是汉唐的雄风与民族的龙马精神。
从师承正脉的潜心钻研,到百米长卷的豪情挥洒;从铁血军营的翰墨拥军,到菁菁校园的春风化雨;从马厩草场的格物写生,到自成一家的大写意风骨——刘绪峰先生以其坚定的艺术追求、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为我们诠释了一位当代优秀艺术家的全面担当。他的艺术,如龙腾九天,声震寰宇;他的人格,如骏马在地,踏实而温暖。我们期待,刘绪峰先生在未来继续以其如椽巨笔,为中国的大写意艺术,写下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