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鹏的“物理AI”,看中国智能化的下一步
创始人
2025-11-08 15:41:44
0

“一个屏幕和一个操控杆竟然就能够操作一台飞行器,这太不可思议了!”

一位外国媒体记者坐在“陆地航母”的飞行器座舱内,对着极度“精简”的驾驶室发出感叹。更让在场的外媒反复向汇天工程师确认的,是这款分体式飞行汽车为何能在明年就实现量产交付。

小鹏科技日外国媒体惊叹“陆地航母”

这是11月5日小鹏科技日的现场一幕,也是外界惊叹于中国科技企业正在形成独立AI创新路径的一个缩影。

科技日结束的第二天,大洋彼岸的马斯克在社交平台上为小鹏机器人的视频点了个赞,并与何小鹏进行了隔空互动。这并非一次礼貌的社交,而是技术层面的互相确认——当中国的研发节奏开始进入全球创新体系的中心,技术话语权也在被新的力量重组。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驻美大使馆随后也在海外社交平台发布小鹏机器人裸机训练与登台对比视频,并称其为“史上最像人类的人形机器人”。

从企业间的技术互动,到成为科技领域的一张名片,小鹏IRON的亮相不仅赢得了市场讨论,也在全球科技语境中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物理AI”的存在感。

与过往六届科技日外界将关注点放在“小鹏如何用技术武装汽车产品”不同,今年的科技日,小鹏试图展示的是一个更完整的生态版图。它的定位,也由“一家面向全球的AI汽车公司”,转向“物理AI世界的出行探索者,面向全球的具身智能公司”。

促成这一转变的底层逻辑,在于何小鹏提出的“物理AI”概念。当天,小鹏围绕这一理念展示了多项重要应用:第二代VLA模型、小鹏Robotaxi、全新一代IRON人形机器人,以及汇天的两套飞行体系。

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并非停留在概念展示,而是已经具备明确的量产规划——“物理AI”正在从实验室走向现实世界。

从图纸到智造,AI正重塑造车逻辑

直到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国汽车产业乃至整个制造业的核心竞争力,仍主要体现在工程能力与效率体系上——从工艺标准到生产节拍,一切都遵循着“图纸先行、工厂执行”的逻辑。

但当国家战略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产业重心开始从复制与优化,转向自研与智能化体系的构建。

自《“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以来,产业方向被进一步明确:核心系统必须自主可控;人工智能要深入实体制造环节;生产体系要具备自感知、自判断、自迭代的能力。

这意味着,中国汽车产业正沿着一条不同于硅谷的软件路径,也不同于欧洲传统机械路径的第三条路前进——不再在图纸上“定义产品”,而是在数据流与模型系统中“培养能力”。

在AI的驱动下,工厂不再只是流水线,而是演化为智能制造的数据中枢;车辆不再只是交通工具,而是能够持续学习与进化的“物理智能节点”;行业竞争,也不再是堆料与成本的博弈,而是模型能力、算力体系、数据闭环速度与软硬件协同深度的竞争。

小鹏此次发布的第二代VLA模型,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代表。与传统大模型需要“视觉—语言—动作”的多层中转不同,小鹏实现了“视觉到动作”的端到端生成,让汽车能够真正“看懂世界,并自主行动”。

在现场的视频演示中,搭载第二代VLA的车辆在复杂小路上的平均接管里程(MPI)提升了13倍,还自然涌现出“识别交警手势”“提前预判红绿灯”等未显式训练的能力。

从虚拟与现实的融合维度看,“物理AI”正在让AI摆脱“人机交互工具”的传统定义,成为智能制造的底层操作系统。它正在深刻改变汽车产业的核心逻辑——从“造一辆车”,转向“培育一个智能体”。

从车轮到算力,边界正不断扩张

对小鹏而言,AI的作用早已超越了汽车本身。它正在构建一个涵盖汽车、人形机器人与飞行器的“物理AI”生态体系,而将这一切串联起来的核心,是以第二代VLA为基座的操作系统。

何小鹏在会后提到,小鹏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在跨域融合中找到了一种“换维打法”。例如,当第二代VLA模型被移植到机器人领域后,传统意义上对“关节”的控制方式被彻底颠覆——算法开始直接驱动肢体,而非通过预设指令执行动作。

小鹏新一代IRON人形机器人

这种底层逻辑的转变,让小鹏打造出全球热议的“最拟人机器人”。在那段“迈着猫步登场”的IRON视频下,不少网友评论“太像人了”,甚至怀疑机器人外壳下是否藏着真人。

从翻跟头的宇树四足机器狗,到会跳舞的人形机器人,再到如今的小鹏IRON,AI在中国科技公司手中,正在从单点应用,走向多边界落地——速度更快、体系更自研、路径更普惠。

这种思路的变化,恰与国家对AI产业的战略方向同频。今年9月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7年,我国新一代智能终端与智能体的应用普及率要超过70%。而小鹏的实践,正是这一顶层设计的生动注脚。

在发布会上,无论是人形机器人、Robotaxi,还是飞行汽车,何小鹏都给出了明确的商业化路径。

在人形机器人方面,新一代IRON采用仿生脊椎、仿生肌肉与柔性皮肤,可实现“猫步”行走,全身82个自由度带来更高的姿态精度。但要让机器人真正走进工厂或家庭,仍需时间与成本控制的突破。

何小鹏判断,机器人最先落地的场景将集中在“导览、导购、导巡”等领域。目前,小鹏已与宝钢达成合作,计划明年将IRON投入宝钢巡检等工业应用。

小鹏Robotaxi将于2026年开启试运营

在Robotaxi领域,小鹏也已进入规模化部署前夜。预计2026年推出三款Robotaxi车型,全车搭载4颗图灵AI芯片,总算力达3000 TOPS。基于纯视觉方案打造的车型,不依赖激光雷达或高精地图,即可应对全球道路。高德已成为小鹏Robotaxi的首个全球生态合作伙伴。

小鹏汇天陆地航母将于2026年进入量产阶段

至于飞行汽车,小鹏汇天的“陆地航母”与“A868全倾转飞行汽车”也有明确的商业化时间表。汇天智造基地已正式启用,首台量产试制机完成下线。2026年,手握7000个订单的“陆地航母”将迎来规模化量产交付,并计划在敦煌率先开启低空自驾旅游线路。

从畅想到现实,小鹏正诠释中国创新

在科技日临近尾声时,何小鹏说:“那些天马行空的科技畅想,正在逐渐变为现实。”

从2019年至今的七届科技日,小鹏的技术轨迹几乎折射出中国智能化崛起的进程——从高速自动驾驶到普及化落地,从飞行汽车到人形机器人,从辅助驾驶的迭代到第二代VLA模型的诞生,这家企业的每一次突破,都是中国制造业从“工程驱动”走向“智能驱动”的缩影。

支撑这些跃迁的,不是运气,而是持续十余年的体系化自研。小鹏的研发投入长期维持在20%以上,采用阿里云3万卡云端超大算力集群,720亿参数的大模型每五天全链路迭代一次;小鹏科技园汇聚了超1万名跨越AI、汽车、机器人、飞行汽车领域的“小鹏人”,跨学科、跨领域、跨行业的科技创新每天都在发生,自研芯片、模型、软件、硬件贯通成闭环。

这些数字背后,是真实的产业力量——当算法和算力被嵌入制造业的肌理,中国的制造逻辑也在被重写。AI不再是工具,而是生产力本身。

在全球科技链重构的当下,中国企业不再以模仿为起点,而是以体系为武器,以落地为筹码,去定义新的产业坐标。这既是竞争格局的变化,也是技术话语权的重新分配。

小鹏用第二代VLA构建的“物理AI”体系,或许不是“中国路径”的全部,但它给出了一个可被验证的样本:让算法下沉到工厂,让智能走上街道,让机器具备身体。

当创新不再只是概念,而成为可触摸、可量产的现实,中国的科技故事,也开始拥有了自己定义结尾的能力。

相关内容

最新资讯

数字货币资产管理公司灰度提交I... 钛媒体App 11月13日消息,数字货币资产管理公司灰度(Grayscale Investments...
科创债ETF鹏华(551030... 截至2025年11月13日 15:00,科创债ETF鹏华(551030)小幅回调,盘中成交额57.7...
11月13日欣旺达涨5.26%... 证券之星消息,11月13日欣旺达(300207)涨5.26%,收盘报34.0元,换手率5.96%,成...
天弘创业板ETF大宗交易折价成... 天弘创业板ETF11月13日大宗交易平台共发生1笔成交,合计成交量200.00万股,成交金额332....
港股通创新药ETF南方(159... 今年以来,港股市场医药板块持续获得资金青睐,创新药赛道表现尤为亮眼,跟踪国证港股通创新药指数的 ET...
美国政府停摆结束!黄金、创新药... 格隆汇11月13日|今日黄金和创新药板块延续近期涨势,黄金ETF华夏今日上涨1.41%,弹性更大的黄...
河北省廊坊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 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据河北省纪委监委消息:河北省廊坊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海...
800米自由泳优势明显,青岛小... 11月13日晚,男子800米自由泳决赛,18岁的山东小将张展硕再度登场。最终他以7分46秒69的成绩...
魏兴贵已任重庆市武隆区委副书记... 据“武隆融媒”微信公众号消息,11月13日,区委书记范立新在区会议中心二会议室主持召开十五届区委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