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号这天,特斯拉的消息堪称“冰火两重天”。
一边是德克萨斯州奥斯汀工厂的股东大会上,股东们扯着嗓子喊“埃隆,埃隆”,欢呼声差点掀了屋顶,超过75%的人投了赞成票,给马斯克批了份1万亿美元的薪酬方案,直接把全球高管薪酬的纪录给砸翻了。
另一边呢?特斯拉股价当天直接跌了3.5%,收盘时少了16.35美元,报445.91美元,市值还是死死钉在1.5万亿美元。
一边是股东们跟打了鸡血似的支持,一边是市场用脚投票抛售股票,估计不少关注特斯拉的人看了都懵圈了:这波操作到底藏着啥门道?
万亿薪酬,不是白拿的
咱说实话,1万亿美元这数儿,别说普通老百姓了,就是不少富豪看了都得倒吸一口凉气。
但先别忙着骂“离谱”,这钱真不是马斯克躺着就能拿的,他得在2035年前闯过一连串难关,少一个都拿不满,甚至可能一分没有。
要拿满这笔钱,马斯克得闯12道硬关。
这方案是分12个阶段解锁的,每解锁1%的股份,都得同时满足市值和运营两个目标,缺一不可。
其中最核心的四个硬指标,随便拎一个出来都够普通公司奋斗十几年:把现在1.5万亿美元的市值干到8.5万亿,这差不多是现在英伟达市值的两倍。
十年内交付2000万辆汽车;让100万辆机器人出租车跑在路上;卖出100万台人形机器人,再加上4000亿美元的核心利润。
跟你透个底,光市值这一项就难如登天。
这意味着未来十年,特斯拉市值每年的复合增长率得超过23%,要知道整个汽车行业年均增长率也就百分之几,这简直是逼着公司“坐火箭”。
更关键的是,支撑这些目标的核心装备,AI5芯片,最新消息说要到2027年才能大规模量产,比之前预期晚了整整一年。
可能有人不知道这芯片有多重要,它是机器人出租车和FSD自动驾驶的“大脑”,算力直接决定了自动驾驶的反应速度和安全性。
而且这芯片是特斯拉自己研发的,台积电和三星还得分别造不同版本,得保证软件在两个版本上都能正常跑,这难度又加了一层。
进度一推迟,后面的目标全得跟着往后挪,不少分析师看了都捏了把汗。
最狠的是,马斯克在特斯拉本来就没固定工资,也没年终奖金,这份1万亿美元的薪酬全是绩效股票期权。
说白了就是“对赌协议”:干成了,股份到手变首富;干不成,啥额外奖励都没有,这波是把自己的未来彻底跟特斯拉绑死了。
股东吵翻,各有各的理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次投票根本不是一边倒,股东们直接分成了两派,吵得面红耳赤。
支持的大多是散户股东,股东大会现场那欢呼声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些小股东为啥这么挺马斯克?因为他们心里跟明镜似的:现在马斯克是世界首富,手里4730亿美元的财富,全靠特斯拉和SpaceX撑着,这人就是“造富密码”。
有散户直接在网上放话:“马斯克要是走了,我立马清仓跑路。”在他们看来,这1万亿美元根本不是“工资”,而是绑定马斯克的“拴心钱”。
有他在,才能推着特斯拉从卖汽车的,变成搞AI和机器人的科技巨头。
就连特斯拉董事长罗宾·德霍姆都公开说,要留住马斯克,这份薪酬必不可少。
但反对的声音也一点不弱,而且都是重量级角色。
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挪威主权基金,手里攥着特斯拉1.12%的股份,价值170亿美元,明明白白投了反对票。
还有ISS和GlassLewis这两家权威代理顾问机构,也直接建议股东否决方案。
ISS在报告里说得很直接:这薪酬“高得离谱”,就算只完成一部分目标,马斯克也能赚翻,容易让他只盯着短期利益,反而乱了长期战略。
GlassLewis更担心股权稀释的问题,觉得这么多股份给马斯克,小股东的利益肯定会受影响。
更值得说道的是,马斯克2018年搞过一份薪酬方案,就因为程序不规范,在特拉华州法院卡了好几年没落地。
这次特斯拉特意把注册地迁到德州,就是怕再吃官司,可见这方案从一开始就争议拉满了。
从另一个角度看,股东敢批,马斯克敢接,肯定不是脑子一热,背后藏着特斯拉的大算盘。
股东大会上,马斯克带着跳舞机器人上台,说要开启“一本全新的书”,这话里的野心藏都藏不住,特斯拉根本不想只当汽车厂商。
咱们看看最新的布局就懂了。
专为无人驾驶设计的Cybercab,已经定了2026年4月量产,目标年产能500万辆。
这可不是普通的电动车,是没有方向盘、没有油门的纯无人出租车,要是真能按时量产,以后咱们出门打车可能都见不着司机了。
人形机器人Optimus也有新动作,不光要在工厂干活,还要用到月球和火星基地建设。
更狠的是,马斯克说2025年底前就要取消机器人出租车的随车安全员,这意味着自动驾驶要完全脱离人工干预,步子迈得确实够大。
芯片这块的底气更足。
虽然AI5芯片量产晚了点,但实力是真强:算力是现在HW4芯片的5倍,能达到2000至2500TOPS,而且功耗只有英伟达同类产品的三分之一,成本还不到10%。
特斯拉特意把芯片里没用的功能都砍了,专门针对自动驾驶优化,所以效率特别高。
更关键的是,2028年还要推出AI6芯片,性能再翻两倍,这是要在芯片领域跟英伟达掰手腕啊。
最核心的还是控制权问题。
马斯克早就放话了:要是拿不到25%的投票权,又得不到合理报酬,他可能就离开特斯拉。
现在他只持股13%,要是目标全达成,持股就能升到25%,到时候公司大方向就由他说了算,不用再被短期股价波动绑架,能安安心心搞长期研发。
结语
这万亿薪酬案,说白了就是股东跟马斯克的一场豪赌。
赌赢了,特斯拉成了科技巨头,股东赚钱,马斯克成万亿富翁,皆大欢喜;赌输了,不光薪酬打水漂,马斯克要是真走了,特斯拉的估值可能直接塌半边天。
这事儿也戳破了一个理:顶尖创新者的价值确实难算,但过度依赖一个人从来都是双刃剑。
对咱们普通投资者来说,别光看热闹,得看清特斯拉的技术能不能落地、战略能不能兑现。
企业要走得远,光靠强人撑着不行,得有实打实的技术家底和稳定的根基,这才是最靠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