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的小鹏科技日上,何小鹏没有讲太多宏大叙事,而是安静地分享了一件事:我们正在进入一个“物理AI”的时代。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第二代VLA大模型。它跳过了“语言转译”,直接从视觉生成动作指令。就像人看到障碍物会自然绕开,不需要在脑子里先翻译成文字。测试中,它甚至能看懂交警手势、预判红绿灯——这些能力并非预设,而是自己“涌现”出来的。明年第一季度,它就会推送到小鹏Ultra车型上。
同时亮相的,还有三款具身智能产品。2026年量产的Robotaxi,不依赖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纯视觉方案就能跑全球道路。它甚至能通过遮阳板上的屏幕和行人“沟通”,让车不再是冰冷的机器。
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走起路来像猫一样轻盈。它有仿人脊椎、仿生肌肉,甚至有一双22个自由度的手,几乎和真人一样灵活。它能对话、能行走、能交互,背后是3颗图灵AI芯片和一套“高阶大小脑”系统。小鹏说,2026年底要实现它的规模量产,先从商业导览、巡检做起。
而飞行汽车A868的亮相,更像在说“低空出行不是科幻”。全倾转构型、500公里航程、6人座舱,它已进入飞行验证阶段。另一款“陆地航母”全球订单突破7000台,工厂每30分钟就能下线一台飞行器——这意味着,它真的快来了。
整场发布会没有刻意渲染激动,但你能感觉到,物理AI正在从实验室悄悄走进现实。它不是某个单一的技术突破,而是一整套系统的、可落地的产品矩阵。何小鹏把这种跨领域的创新称为“涌现”——当汽车、机器人、飞行汽车的技术彼此交织,新的智能就这样自然生长出来。
下个月,全新总部和工厂也会开放。这一切都在提示我们:那个曾经只存在于想象中的物理AI世界,已经悄悄推开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