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硕
小鹏X9超级增程的预售发布会,本质是一场用纯电技术积淀重构增程赛道的宣言。其核心并非简单推出新车,而是通过鲲鹏超级增程技术的落地,回应行业对增程路线的长期争议,更暴露了小鹏“纯电+增程”双线布局的战略野心。
发布会抛出的“终结五大痛点”并非噱头,而是精准击中增程用户的核心焦虑。452km纯电续航与1602km综合续航的组合,打破了传统增程“短途电不够用、长途油不省心”的困境,配合5C超快充技术,12分钟补能70%的效率,让“一周一充、长途无忧”从概念落地。这种表现源于小鹏十一年纯电技术的迁移,800V高压平台与磷酸铁锂大电池的搭配,既解决了充电速度问题,又通过提前满足2026年电池新国标,回应了安全顾虑。
技术突破的关键在于系统性整合而非单点升级。第三代1.5T增程器与800V混合碳化硅同轴电驱的组合,让亏电状态下150km/h巡航成为可能,破解了增程车“亏电变弱鸡”的行业通病。95.8%利用率的9合1超集成后桥更是工程亮点,将排气、油箱、空悬等九大部件融为一体,在保证大七座空间的同时实现了能耗优化,6.4LWLTC亏电油耗较同级低15%,印证了“技术高地在能量管理而非堆电池”的研发逻辑。
定价与配置策略暗藏市场博弈智慧。35万-37万元的预售区间较纯电版低近1万元,叠加意向金抵扣等权益,精准切入理想、问界主导的高端增程MPV市场。Max版单图灵芯片与Ultra版三芯片的算力配置,延续了小鹏在智能驾驶领域的优势,与腾势D9、极氪009形成差异化竞争。何小鹏强调的“增程与纯电用户需求差异达90%”,暗示这款车意在覆盖充电设施不完善的下沉市场与海外市场,为2026年出海铺路。
但市场考验仍存多重变量。真实工况下的续航与能耗数据能否匹配宣传,将直接影响用户信任;作为首款增程车型,鲲鹏系统的长期可靠性需时间验证;电池供应压力也不容忽视,何小鹏与电池厂商老板喝酒的细节,侧面反映出动力电池紧缺背景下的产能挑战。
这场发布会的意义已超越单一产品。它标志着小鹏从纯电坚守者转向“技术适配市场”的务实派,更以“物理AI赋能出行”的定位,为增程技术赋予了智能化新内涵。其成败不仅关乎一款车的销量,更将定义增程赛道的技术标准与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