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来自中国上汽的混合动力SUV以诱人的22990欧元入门价吸引消费者目光,看似是性价比之选。但实测表明,节省的购车成本可能被驾驶体验与配置逻辑所抵消。它确实空间宽敞、配置丰富,却在细节、精致感与驾驶协调性上显露短板。或许,它不是一辆糟糕的车,但绝不是一个“便宜”的惊喜。
虽然我们专业车评人总保持批判的距离,但这次测试的开头,还是要先称赞一句:经过深入的测量与试驾,我们可以向所有英国汽车传统主义者保证——即使是当年的British Leyland集团,也造不出这样“特立独行”的车。
MG在第二代ZS上采用了一种颇具异国风情的动力组合:一台1.5升四缸自然吸气发动机(102马力),搭配一台100千瓦电动机,还有一块1.8千瓦时的小电池。系统总功率可达197马力,通过一台3挡自动变速箱驱动前轮。
MG ZS Hybrid+的车身尺寸为4.43米长、1.82米宽,与斯柯达柯珞克相当,可为四名成年人提供宽裕空间;五个人也可以,但后排座椅支撑性不足。前排座椅位置与方向盘配合不理想,方向盘仅支持高度调节,前排安全带也不可调高。储物空间不多,后备厢灵活性一般。
若说驾驶体验的最大“特色”,那就是操作复杂度。MG的车机系统以其“创意混乱”著称。比如“超速提醒”会频繁误报,道路标识识别常与实际不符;系统的提示音在每次启动车辆后必须手动关闭;能量回收力度、仪表显示信息也经常自行变化、方向盘按键无提升等等。
新车的动力表现也如同心情波动。在电池充足时,纯电驱动安静而强劲;电量下降后,燃油机单独作战,噪音大且乏力。3挡变速箱换挡跨度大,无法手动干预。好消息是油耗表现不错——实测6.0升/100公里。
虽然它的驾驶感受平庸且缺乏乐趣,但悬挂表现尚可,转向稳定,但整体驾驶感偏“单调”。
方向盘反馈模糊,力度在三种驾驶模式(经济、标准、运动)间变化奇怪,从“轻得发虚”到“硬得离谱”。
这辆车是算是配置丰富、保修期长的日常代步车,但27990欧元的价格并不低。再考虑到中国产汽车的保值率偏低——便宜的开端,或许意味着昂贵的结尾。但它的驾驶质感、细节处理与人机逻辑都配不上近28000欧元的售价。一句话总结:它不是“坏车”,但也绝非真正的“划算好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