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月中汽协数据标注出中国车市的历史性拐点:10 月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首次突破 50%,达 51.6%,而传统燃油乘用车同比下降 2.7%。这一跨越不仅源于新能源技术迭代,更离不开存量市场的置换 “推力”——1-10 月乘用车国内销量 1943.6 万辆中,传统燃油车存量仍有 915.5 万辆,占比近半,这些车龄超 6 年的老旧燃油车正加速进入置换周期。
市场分化更印证置换的重要性:一汽丰田、上汽通用靠置换政策实现销量正增长,其中上汽通用 10 月同比增幅达 46.66%;而转型滞后的本田、上汽大众则持续下滑,本田 10 月销量同比降幅超 20%。显然,增量市场放缓的当下,“抓置换用户” 已成车企抢占市场的关键。
以旧换新成关键推手
自去年下半年起,以旧换新政策的带动效果已深入市场。商务部数据显示,2025 年截至 10 月,全国以旧换新补贴申请量突破 1000 万份,日均超 3 万份,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 57.2%,直接推动 1-9 月新能源渗透率升至 52.1%。回溯 2024 年,该政策更带动汽车销售额 9200 亿元,超 60% 的置换用户主动选择新能源。
政策的 “精准度” 是核心优势:将国四及以下 2500 万辆老旧燃油车纳入补贴范围,国家层面最高补贴 2 万元,部分地区叠加地方补贴后可达 3 万元 —— 既缓解了老旧车的环保压力,也切实降低了用户换车成本。中汽协建议明年延续政策,正是为了衔接新能源购置税减半政策,避免市场波动,给用户和车企 “稳预期”。
中国车市已从 “增量扩张” 转向 “存量竞争”。截至 2025 年上半年,全国汽车保有量达 3.72 亿辆,其中燃油车占比 82%,且 2024 年燃油车保有量首次出现负增长。这意味着,每 3 辆报废燃油车中,就有 2 辆被新能源车 “接棒”,置换比例持续攀升。
广东、山东、江苏等燃油车存量超 2600 万辆的省份,已成置换主战场。深圳的案例更具参考性:2025 年前两月以旧换新销售 1.5 万台汽车,其中新能源车型达 1.15 万台,直接撑起 76.9% 的渗透率。按当前趋势,2027 年新能源车存量占比有望突破 30%,置换将成为新能源增长的 “核心引擎”。
补贴政策或将重塑竞争格局
面对万亿级置换市场,车企早已主动布局。新能源品牌从起步阶段就把置换补贴当 “破局利器”:东风汽车投入超百亿元覆盖 50 款车型,奇瑞瑞虎 8 系列置换最高补 4 万元,比亚迪宋 PLUS DM-i 置换补贴最高 2.5 万元,华为鸿蒙智行问界 M7 置换补贴达 3 万元,这些政策让品牌销量同比增长 49%-166%。
合资品牌更将置换视为转型 “救命符”:一汽丰田推出 “时光焕新计划”,车龄超 8 年的旧车置换可享 “车龄增值补贴 + 国补”,最高补 3 万元;东风日产轩逸经典推出 “6.98 万元一口价”,较原价直降 1.8 万元,再叠加置换补贴,直接带动 10 月销量同比增长 9.54%。这些举措不仅拉低了购车门槛,更让新能源渗透率一步步突破。
当新能源销量占比站稳 50%,增量市场的天花板逐渐清晰,而 3 亿燃油车存量构成的 “置换蓝海”,正成为下一个增长极。政策端,延续以旧换新并细化实施细则,能稳定市场预期;市场端,车企的补贴创新(如 “一口价 + 置换补”)和服务升级(如上门评估旧车),会进一步激活用户需求;产业端,二手车残值评估体系、电池回收网络的完善,也让置换生态更成熟。
数据最有说服力:2024 年以旧换新直接带动新能源销售超 400 万辆,占全年新能源销量的 35%;2025 年这一数字预计突破 900 万辆,占比将提升至 42%。旧车置换不只是政策红利的延续,更是市场发展的必然 —— 它既解决了老旧燃油车淘汰的环保问题,又为新能源打开了可持续增长的空间。在购置税减半与置换政策的双重加持下,这场 “存量替代” 浪潮,将推动中国新能源从 “替代燃油车” 走向 “主导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