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这年头见过企业抢市场的,没见过自家往死里抹黑自家产品的!
中美荷三国都点头让安世半导体恢复供货了,荷兰总部反倒造谣中国工厂芯片质量有问题,这操作简直让人看傻了眼!
背后其实就是控制权的争夺战,欧洲车企都快扛不住停产了,他们还有心思闹内斗。
这事儿到底咋回事?
三方握手言和 供货破局
11月的釜山会谈,意外给安世半导体事件按下了“加速键”。
美国率先松口,宣布暂停“50%穿透规则”一年,这一下直接抽走了荷兰冻结安世股权的借口。
中国商务部紧跟着表态,对符合条件的出口予以豁免,就盼着安世中国赶紧恢复供货。
最关键的是11月7日,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直接发声,说欢迎中方的便利措施,还拍胸脯保证,中国供应的芯片几天内就能送到安世客户手里。
荷兰经济大臣卡雷曼斯
为啥三国这么默契?说穿了都是怕欧洲汽车产业垮掉。
欧盟统计局早就算过账,要是安世断供超一个月,欧洲10家主流车企得大面积停产,每天损失好几亿欧元。
咱们看看最新进展,11月中旬已经有欧洲车企透露,已经收到了安世中国的芯片,部分暂停的生产线开始复工了。
这本来是皆大欢喜的事,没想到半路杀出个“程咬金”。
控制权之争 撕破脸皮
谁能想到,本国政府都达成共识了,安世荷兰总部却开始“作妖”。
11月7日当天,他们也发了份声明,通篇没提怎么恢复供货,反倒把枪口对准自家中国工厂,说10月13日后生产的产品“真实性和质量无法保证”。
说句实在话,车规芯片的质量标准有多严?
那是要经过上百次检测才能出厂的。
作为行业里的头部企业,公然抹黑自家产品,这简直是突破商业道德的底线。
背后的猫腻其实很简单:就是控制权之争。
安世的母公司是中国的闻泰科技,双方的核心矛盾就一个:前CEO张学政要不要重返荷兰总部。
闻泰科技的态度很明确,想恢复供货可以,必须先让张学政官复原职,但安世荷兰这边死活不同意,非要维持现状先恢复出口。
为了逼闻泰科技让步,他们干的事更不地道:不仅切断了对中国工厂的晶圆供应,还拖欠东莞封测工厂高达10亿人民币的货款。
最新消息显示,双方至今没谈拢,安世荷兰还在硬扛,说白了就是那三个核心高管怕张学政回来把他们开除。
毕竟当初就是这三个人想借着美国的规则,强吞安世股权,现在规则暂停了,他们只能破罐子破摔。
中方布局 掌握主动权
从另一个角度看,安世荷兰的这些操作,早就被闻泰科技预判到了。
人家根本没慌,因为早就留了后手——在上海砸了120亿建了一座12英寸晶圆工厂。
咱们看看这座工厂的实力,产能直接相当于安世在德国和英国两座工厂的总和。
最新消息是,这座工厂已经进入设备调试阶段,预计2025年第一季度就能试产。
这意味着啥?就算安世荷兰以后再想断供晶圆,闻泰科技自己就能自给自足,到时候荷兰方面彻底没了要挟的筹码。
现在安世中国虽然已经开始给欧洲客户供货,但局势还没彻底好转。
只要张学政一天不回到总部,安世的控制权就还在别人手里,公司计提损失的风险就没法消除。
但咱们不得不说,闻泰科技这步棋走得太妙了,没有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妥协上,而是靠自己的布局掌握了主动权。
结语
企业合作讲究诚信,跨国经营更需底线。
安世半导体的闹剧,本质是少数人私心凌驾于企业利益和产业大局之上。
内斗没有赢家,只会让企业口碑崩塌、产业供应链受损。
在全球经济紧密相连的今天,唯有摒弃私利、尊重规则,才能实现多方共赢。
希望这场控制权之争早日落幕,让企业回归正常经营,也让全球汽车产业供应链回归稳定。
这才是对所有方都负责的选择。